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道德教育角度分析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并就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外在行为方面的影响作一论述。进而提出一些强化网络对大学生正面道德教育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人类进人了网络世界,而这网络世界正以几何级数在膨胀,以其无法估量的巨大力量冲击着人类原有的行为方式和生产方式,甚至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增强时代感,在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如同对待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特别容易接受,加上互联网的诸多特性又迎合大学生的思维、心理特征,因而他们对互联网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纷纷触网。为此,笔者特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通过对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上海金专”)学生上网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让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可行性对策。

一、大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金专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显示,虽然上海金专大多数学生“触”网时间在一年左右,然而却在网络中投人了相当高的热情,52%的学生每周上网1 5小时。而网络在学生中迅速发展、普及的同时,道德教育方面却缺乏有力引导,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上网的目的不明确,对网络教育功能利用不够。他们对网上聊天很感兴趣,其内容多为元主题的闲聊和纯感情的交流,而利用网络查阅有用资料,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生却非常少。

2.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网络作为一种元国界、开放性的传媒工具,里面的内容良莠不齐,雅俗共存。调查结果表明,一半左右的学生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站,有极少部分学生还是经常访问此类网站。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尽管上海金专绝大多数同学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道德辨别力不高,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信息的影响。

3.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在上海金专,有16%的同学每周上网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甚至出现上“通宵网”的现象。这势必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易于导致人际交往障碍。而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

4.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力度不够,对于开设思想道德教育网站,认为有必要的学生过半。而开设后,访问率是否很高,此网站能否占领网络的一片天地,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由此增加了道德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难度。

因此,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加大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而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是可行的。首先,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平等与交互性,为思想教育工作进网络提供了可利用的物质媒介。其次,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有着巨大的学生心理市场和可利用网络空间。对于目前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是否得力的问题,上海金专同学中认为不得力或根本没有的占59.3%,认为一般的占27.1%,没有一人认为十分得力。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上海金专有超过60%的同学认为需要加大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力度。

上海金专67.8%的同学认为思想道德教育网站应增加“时事评论”,而“心理咨询”、“国家政策法规介绍”亦应占一席之地。与同学们的这些需求相应的,上海金专有许多从事社科心理研究的专家,这就为上海金专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从力资源上看,上海金专拥有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信息中心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业网络队伍,为开发软件、研制相关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

从硬件水平上看,网络信息中心经过升级、扩建,校园网的容量也将有100兆以上,并正在逐步建立一个校园网系统。

二、加强道德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在上海金专的网络环境中引入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而要在其中占领一块高地仍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坚实努力。那么,如何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把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抓好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认识上,必须把网络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在全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中选出一批已掌握了网络技术的教师,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成立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队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并对全校各级领导和教职工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让所有教育者都有能力介入网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这是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

3.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东华大学为学生设置的网络行为“十不”规范值得借鉴:不在网上散布谣言;不盗用他人网络地址和网上账号;不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不散发垃圾邮件;不浏览内容反动和低级的网站;不随意公布个人和家庭信息;不滥交网友;不随便与网友见面;不沉溺于网上聊天、BBS和游戏。

5.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里面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所以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具体可以将党的政策方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输入网络,上海金专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中开设“两课”,由此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进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网络的共享性特征,决定了大学生在网上“冲浪”不会局限在校园网上,上网地点也不会只在校园里。互联网上尤其新闻、聊天室和BBS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社会上的网吧以及家庭上网越来越多。因此,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国家一方面要把互联网的经营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网络立法;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使用互联网的文明环境,其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社会中影响大学生思想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尤其要担负起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责任,而网络自身作为媒体的一种更应该如此。此外,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家长,在引导文明上网方面,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使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最终化为大学生内在的自觉,建立一种健康文明、自立自求的机制。当代大学生是“网上的一代”,将来网络是造福于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取决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当前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关系重大,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道德教育   大学生   网络   上海   思想道德   道德   思想   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