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干预对高职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高职学生的心理有其特有的特点。首先,高职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他人的认同具有高敏感性;其次,高职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角色转变较慢;再次,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偏差和就业盲目性。以下特点在一定程度下导致高职学生在人学初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敌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受到高职学生本身的生源类型多样、整体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学习的动力、自我约束方面控制力不够、不良习惯得不到有效纠正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还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未来就业压力的影响。因此,高职学生的负性情绪容易对学生心理、学业、生活乃至以后的就业都产生消极影响。有研究指出,在医学方面,音乐治疗的人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平均血压和脉率。此外,使用音乐进行心理调适,可以消除人的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于处在心理失常或者生理失衡状态的人来说,进行积极的音乐调适训练,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对于生理和心理处于正常水平状态的人来说,音乐调适训练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心理素质。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群体的负性情绪进行音乐干预,以降低高职学生的负性情绪水平,从而使学生快速适应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择2013年9月一2013年11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新生80名。

(二)研究方法

将80名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对比实验研究。干预组采用音乐干预和常规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运用不同类型的音乐,每周进行5次音乐干预,每次时间为20分钟左右。期间需要对该组学生进行跟踪采访,定期进行音乐调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音乐教学。

1.音乐干预的机理阐释

首先,音乐本身复杂的节奏、音调、旋律、词语通过创造形成特有的运动规律,音乐与生命的运动状态在内在的结构具有相近性。

其次,音乐创作者的精神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融人到音乐当中,以音乐的形式重新进行表达,这种音乐的表现形式与人的情感状态的表达是一致的。这就说明音乐能够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2.音乐干预的方法

乐曲的速度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有研究指出,慢速的音乐更容易导致大学生悲哀、烦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而节奏明快的音乐更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愉悦、欢快等正性情绪。此外,在选择乐曲方面,因为音乐刺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特点,不同题材产生的功能也不一样,会对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乐曲选择,以轻音乐和节奏明快的音乐为主。并且符合当下流行音乐的特点。

(1)轻音乐干预。针对情绪低落、忧郁消极的学生,我们选择中国民乐经典《喜洋洋》《瑶族舞曲》,西方经典音乐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等来缓解学生消极情绪。负性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恐惧、敌对等心理表征,因此,在轻音乐的选取下注重缓压力,节奏轻柔的轻音乐。例如,播放艾尔加的《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其次,采用振奋精神类的音乐,如播放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等中外传统名曲。此外,以每次干预时间20分钟左右为例,轻音乐每次干预的时间大约为3-5分钟为宜。

(2)节奏明快的音乐干预。通过跟踪采访,了解了90后喜欢的音乐类型,分别是日本动漫原声、韩国明星的偶像音乐,这些音乐的特点是具有嘻哈音乐的韵、欧洲流行乐的合唱、说唱和电子乐的间奏,如《江南style》等音乐。而喜欢的国内音乐类型则是怀旧风潮和流行元素并举的音乐,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和韩庚、蔡依林、张韶涵等偶像明星的歌曲。这部分音乐干预时间为巧分钟左右。

(三)音乐干预效果的评估

首先,由专门的心理教师对两组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实验前的调查。量表涉及到躯体化、敌对、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各个方面,在经过8周的实验后,重新进行心理调查,了解两组学生的情绪状态。

(四)统计方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独样本检验,两组学生在音乐干预实验前心理负性情绪没有统计学意义下的显著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音乐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CL-90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音乐干预后的干预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下的非常显著差异,在妄想症维度,说明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对照组方面,只有恐怖和妄想症,具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水平。

(二)两组学生的SAS对比分析

对学生进行的SAS焦虑自评中,干预组在音乐干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三)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SDS对比分析

在抑郁自评中,干预组在音乐干预之后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三、讨论

有研究指出,音乐治疗是一门将音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其应用的简便性、受众的适宜性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音乐治疗不仅涵盖精神科、康复科和神经科等方面的治疗,而且还在心身疾病的辅助疗法以及各种心理障碍青少年的治疗等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为期8周的音乐干预实验,相对于对照组来说,音乐干预对干预组学生的负性情绪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干预组学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不良情绪的水平。音乐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职学生的负性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性情   学生   音乐   统计学   焦虑   抑郁   差异   状态   水平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