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四个途径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学习呢?

(一) 深刻解读文本,用好教材是基础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材作为作者思想和审美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师必须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内涵,从中提取养分, 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等等。

(二)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关键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应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单元目标,理清重难点,再将单元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反复钻研教材,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每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与学。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 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三) 充分落实训练内容、讲练结合是保障

课堂训练是有效学习的保障,要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小组讨论为例,可作如下设计:(1) 多媒体展示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2) 学生根据问题读文本,思考;(3) 小组展开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 归纳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4)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 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花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效果的。它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做到扎实有效。

(四) 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所具备的诊断、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功能对调控和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使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为广大教师所运用。

一是恰当把握评价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时机一定要恰当,需要及时鼓励时应立即给予鼓励,不宜立即给以评判时,就不能过早否定,而是以关爱、信任和期待为原则,运用点拨、启发、引导,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保护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发展由于受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显示着不同的特点,或天赋不一,或志趣各异,或个性迥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作出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三是科学采用评价的手段。评价应科学有效,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任何一种评价手段的运用,都应该为完善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无论采用什么手段进行评价,都应伴随着感情的投入。

总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获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着作   难点   语文   途径   文本   过程   评价   目标   语文课堂   教师   科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