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创新

一、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 一) 学生思想趋向多元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交融日趋紧密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判断趋向多元化,更具独立性,完全学分制更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空间。因此,在确保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思想以及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保持一致性,党建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

( 二) 完全学分制的课程改革对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实施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最大的特点,即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自主的选课。学分制课程改革对学生社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困惑,如何确保学风建设新常态发展的情形下有效组织开展学生党建活动,实现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党建必须面临的课题。

( 三) 从严治党的政治新常态对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自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亦然。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质量关,提高党员发展工作的水平,这需要更高素质的党建人才队伍、更多的资源保证以及强有力的制度建设。

二、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困境

( 一) 完全学分制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地位受到削弱

完全学分制的显著特点是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权,自由度也相应增大,党建工作的地位受到削弱。一方面,学生形成唯学分论的思想,加之课程时间的不一致性,院方开展活动的困难增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随之减少,对党建活动的关注度也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学生对社团组织的归属感减低。由于完全学分制的学分导向性所致,学校综合测评作了相应的改革,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加入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尤在社团招新的人数上体现更加明显。据调查,以党建学生组织为例,自实行完全学分制以来,该学生组织招新报名人数在逐年下降。

( 二) 学生课程改革导致活动组织难度增大

完全学分制改革最大的特色是学生选课的自由度非常大,因此,学生上课时间不集中,活动组织难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同班同学之间的互动弱化,群体约束力也失去了作用,自我管制力差的学生出现了懒、松、散的情况。这就给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完全学分制下组织班级或党团活动可以确保全员参与的班级数仅占8.3%,比例极低。在完全学分制下,党支部难以有效开展组织生活会、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思想汇报分享会等常规活动,对支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 三) 传统党建模式导致学生对党组织认同感减弱

学生党建教育模式重说教,轻实践,在高校里沿用传统的三课一会作为主要党员教育的主要手段。面对新科技、新形势的日益变化,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组织形式创新力度不足,支部魅力和吸引度在进一步减弱主要体现在: 第一,党建工作利用网络进行党章党规宣传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第二,未能创新有效的实践教育形式作为党员日常教育平台。这造成了党建工作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在减弱;另一方面,支部成员自身对党组织认同感减弱。这都是对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 四)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

新时期下,90 后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会出现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共产主义理想淡化、团结协作能力差等问题。有个性,特点鲜明并不喜欢被约束是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靠拢的阻碍因素。在完全学分制下,课程教育的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加速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对党和国家主流价值认同度偏低,表现出对党组织纪律不服从的行为。再者,在党员队伍中,由于思想上的惰性,支部也存在发展前发展后两个样的学生党员,对党员队伍形象的影响甚微恶劣,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 五) 支部组建架构导致发展党员考察难度增大

支部构建现状存在跨年级、跨专业的现象,这种模式造成同学们相互之间不认识不熟悉,支部委员会难以根据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联系人。再者,完全学分制改革对入党培养考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全学分制下,培养联系人对发展对象日常学习、工作等表现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群众调查开展的难度大,对入党的考察工作增加了不确定性。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存在跨年级、跨专业的基层支部数量比例约占58%,这说明,现有的支部设置和划分思路已不能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新要求。

( 六) 发展党员指标控制导致培养工作难度增大

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严控发展党员指标,确保质量为先。因此,高校发展党员的工作也面临相应变化。一方面,积极分子数量堆积。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积极分子培训人数持平与基层党委发展党员指标减少之间的矛盾,导致逐年堆积的积极分子人数增加; 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要求提高,学生入党的竞争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支部需要更多量化的考核指标来考察发展对象入党前的思想政治、学习等综合表现,从而在发展过程突显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创新

( 一) 以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新型思路指导支部建设

构建以专业为核心,以宿舍和年级为基础的新型支部划分模式,适应完全学分制的改革要求。以学生专业为支部划分根本导向,强调完全学分制下的专业管理,依托党支部为有效载体做好学生工作。在专业为核心的原则指导下,确立宿舍和年级为两个基本单位,以不跨专业不跨年级作为支部调整基本导向,强调年级和宿舍作为深入细化的调整思路。将支部建设在班上转化为将支部建设在年级和宿舍社区上的指导思想,以适应完全学分制的新要求。

( 二) 以三个覆盖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班级的作用被弱化,传统以行政班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学生党建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因此,如何寻求新阵地去进行党建思想的宣传建设工作,是新形势下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某学院以三个重要学生活动区域作为新建设试点,即覆盖社区( 宿舍) 、覆盖网络、覆盖社团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来加强其渗透力和影响力。覆盖社区( 宿舍) 。住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学生社区成为主阵地。推动党建工作进社区( 宿舍) ,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支部建设,举办红色文化宿舍主题比赛等活动,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室、组织生活会等等。

覆盖网络,即建立党建主流红色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占领网络主流舆论空间,建立网络党建思想宣传队伍,加大党员标兵榜样先进事迹网络宣传,并逐步通过易班、微党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吸引青年一代关注党建工作和加深认识。覆盖社团。社团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党建工作要与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中心等紧密联系与合作,拓展党建的服务空间和交流平台,并进一步指导团建工作,对各团支部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

( 三) 以四个结合彰显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完全学分制对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改革趋势,突出党建引领特色,必须把落实四个结合作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网络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党建与团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党建结合大学生社团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党性修养和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课堂与网络相结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把握大学生的特点,掌握新时代媒体传播的规律和方法,利用好课堂和网络两个载体实现与时俱进。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三观分析时政,并进一步引导大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把始终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党建工作的导向。

党建与团建相结合。新时期下,党建和团建是相互结合,互为作用的。党建的工作必须深入扎根团支部,才能把工作做实做强,党建带团结,团结促党建的目的才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学分制   党支部   发展党员   支部   党建   高校学生   宿舍   年级   学生   工作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