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运用运动心理学提高小学生中距离跑的教学质量

"

论文关键词】运动心理学 中距离跑 质量 兴趣 动机

论文摘要】学生对中距离跑,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在中距离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应遵循运动的心理规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诱导,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中长跑的教学质量。

中距离跑技术较为简单,动作机械重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因此,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自觉性 我在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向学生介绍中距离跑的发展过程,讲授进行中距离跑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提高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耐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勤奋、拼搏的优良品质。

二、采用游戏比赛法,改进传统学习方法 比如小组变速跑。四人一组,前后间隔各2米,前3人慢跑,最后一人加速或超前三人后领头慢跑。此时,最后一人又重复,利用这种反复改变领跑同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该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这样,慢跑中有加速跑,腿部的快肌纤维均得到练习,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提高耐力,是提高学生中距离跑成绩的理想手段。

三、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消除学生对中距离跑的畏惧心理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体型来源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后天的体育锻炼,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源于科学的锻炼。向学生明确说明中距离跑伴随着身体不适应只是暂时的,随着锻炼增多,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些不适应会延缓或减弱的,进行中距离跑练习正是为了使人体有关系统和器官得到锻炼,并产生新的适应。使学生明辨这些运动生理学知识,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从而消除被迫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运动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过来,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这样在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战胜“极点”的意志努力 必须让学生对“极点”这一生理现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缓和“极点”出现的急速性,如加深呼吸,保持良好的节奏,运用心理的调整,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默念“坚持、忍耐、轻松感即将来临”等引起增加情绪的暗示语,从而不断地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教学上,我们以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王军霞的事例作为正面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对培养体育运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个事例向学生传送、渗透,从而引起学生更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并且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动机、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中距离跑的动作技术,让科学方法和心理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达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距离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徐涛.激励十法[J].体育教学,2000

(1).

[3]赵祥.小学生耐久跑的几种趣味教学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9

(5).

[4] 于开峰; 杨超利.中长跑趣味教学十法[J].田径,2001(0

8).

[5] 樊洪春.试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

(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中距离   中长跑   耐劳   兴奋性   刻苦   极点   小学生   身体   心理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