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分析

解剖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分析  救死扶伤是医学界的重要使命,一门对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然而,现代医学界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人间温暖,这种人性的关怀和温暖就像在医学界被人随意扔掉一样,很多医学人士对生命的的冷漠已经不足为叹,好多人对待生命的一刻就像是在玩游戏,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发生了不该的意外也是很正常的,和病床上的生命开一个玩笑,越来越多的医患关系不断僵化。这里有所有人都不可避让的尖锐问题,医学界的人文素质普遍低下,对医学人士的素质教育竟然成为了当前不可不做的重要工作,因为只有医者有较高的素养才会对越来越多的病人进行人文的关怀,真正的做到救死扶伤。这是医学界的悲哀,是人类的巨大耻辱,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医者,不仅是对他所接受的病人不负责任,对社会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就是针对医学界的不良社会影响通过人文素质的各项教育方法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得到所有医者的重视。

一、解剖学应该成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医学是随着解剖学的建立而发展的,近代解剖学是通过人文主义的兴起建立的,就医学的本质而言是离不开人文的科学。人体解剖教学中所应用的捐體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解剖的知识,遗体捐献的过程体现出了巨大的人文精神,让同学们学习身体构造之外,解读生命的意义更是神圣地体验。由于解剖学的脏、累、呛的特殊环境,学生必须克服特殊环境,培养为了减轻病人痛苦能接受任何恶劣环境的医学人士。结合以人体本身作为直接学习的对象的特殊性,应该成为重要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基地。

二、解剖教学中展开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现如今医学界素质严重低下,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日益剧增的医患恶劣关系导致好多人对医学界有恐惧的心理,感觉医学界是一个恐怖的组织机构。这种对社会产生的严重消极影响必须消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医学界的人文素质进行大力培养。教师是人文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医学素质问题。所以,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解剖教学工作的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医学人文知识,高度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及事业心,用以身作则的实际方法教育学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课堂教学一定要对医学的人文教育有深度的融入。1.通过理论授课,讲述那些为科学而无私献身的人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把人文素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习中,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潜意识充满对患者的人文关怀。2.理论授课时以典型的临床案例为核心讲授内容,展开深入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汲取知识及应用的同时,也会充分思考在临床为病人进行诊疗时作为医生要面对的医学伦理和社会医学等诸多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3.聘请专业的解剖学家做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时一定考虑其职业道德,人品是第一考虑内容。既讲授专业课程,又能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水准的职业医者。4.通过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在学习解剖时深刻体会到无私捐献身体的奉献者的人文精神世界,要求学生搬运尸体,以克服将来在工作中对尸体的恐惧和厌恶感,在搬运的过程中要求对尸体有尊敬的态度。以培养学生敬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5.要展开以尸为患的观念教育,一定让同学们了解到庸医杀人不用刀的道理,深切体会到人命关天的内涵。6.邀请临床医生进行模拟手术操作,对病例及术式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身未来的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自己是一名神圣的医者,而不是利用自

己的专业技能可以威胁到病人通过不良手段牟取暴利的。

人文精神回归到医疗工作当中,是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通道,是医患双方共同依赖的生存环境,我们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解剖学的教学当中,才能保证作为医生的素质得到较高的提升,也使社会关系得到有效的缓解,作为医者,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是对患者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人文   医者   救死扶伤   解剖学   医学界   病人   素质   生命   医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