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经三十个年头,能深刻的体会到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途中,我认为应充当排头兵,彻底解放自我,更新观念,真正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 想基础就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学,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补彼此的不足,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是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同时也要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

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情。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语文   注重   素质   能力   思想   教师   个性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