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

四、六级考试 英语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角度出发,指出

四、六级考试改革必然引起教学的改革,分析了改革后考试的显著特点,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巨大影响。

一、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改革引发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改革后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特点:其一,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方式的变化。

四、六级考试的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正态化数据处理后,将报导均值为500、标准差为

70、成绩全距在290分至710分之间的正态分。

四、六级考试不设及格线,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导其总分和各部分的单项分。这样,教师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教学的长处和短处,学生也可了解自己语言能力上的强项和弱项。其二,考试内容的变化。按照《课程要求》修订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加强了听与写的考核,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增设长对话理解、短文回答和快速阅读等新题型。主观题的增加,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应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其三,

四、六级考试加大了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核力度。主观题的增加,对听、写、译等应用能力的考核超过50%,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又有助于调整教学重心,使教学安排趋于合理、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改革

四、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其巨大的调控作用势必导致教学方方面面的改革。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可以肯定

四、六级考试改革对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模式等方面均有影响。

根据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目标的含义,使教学的开展始终以目标为中心,紧跟改革形势,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的变化导致教学重点的转变。在

四、六级考试改革内容里,明显增加主观题的考核,加强对听、读、写和译的能力考查,多样化的题型从各个层面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能在实际中应用它,所以英语教学应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重点始终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加快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一贯重视语法和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加的交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学生很需要新颖的教学方式、工具和手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除了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外,还应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试点工作。在教学中综合使用网络、教学软件等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进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论

教育部对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既反应了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又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学生的要求。然而,教学改革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2]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邹瑶,周兰,

四、六级考试改革与外语教学改革的一致性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报,2006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   英语四   教育部   大学   教学改革   英语   重点   能力   语言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