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幸福学习的起点

摘 要:学习幸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问作为幸福学习的起点,学生未掌握提问的方法,从寻找问题,品味幸福;指导提问,践行幸福;养成习惯,享受幸福三个方面阐述,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技能,享受幸福学习。

关键词:数学;幸福学习;起点;提问

提出问题,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缺乏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我发展中,就感受不到幸福。提出问题是一种能力,能力的习得使人具有幸福感。幸福学习,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幸福课堂,更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幸福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修炼的起点。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更指出: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见提问的重要性。

从课堂教学看,大部分问题都是教师精心预设提出的,缺乏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即使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大多不懂问题从哪来,如何提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缺少提问的技能,缺少自主的意识和积极性,幸福学习遥不可及。因此,笔者拟从寻找问题,品味幸福―指导提问,践行幸福―养成习惯,享受幸福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提问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起点。

一、寻找问题,品味幸福

1.在知识的产生点处找问题

在某一新知识的若干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提问,即新知识是从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新知,可引导学生在此处提问。如对小数的认识,它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当比整数多一些时,该用什么数表示呢?在学习新知前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走向幸福学习的起点。

2.在知识的结合点处找问题

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可在新旧知识的相关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之处找问题,建立联系,明晰区别,如,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元、角、分、时、分、秒、千克、克、吨及图形与几何中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旧知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幸福在知识联系与区别处生根、发芽。

3.在知识的疑问处找问题

某一知识的描述为什么是这样的,改一改有什么问题,在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处找问题。如概念、性质、定律的学习处,它们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小数的末尾”能否改成“小数点的末尾”?学生在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中品味着问题带来新的思考,体会新思考带来的乐趣与向困难挑战的幸福。

4.在知识的归纳整理上找问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体系是系统的、螺旋上升的,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在知识的归纳整理上找问题,如,总结新课知识、整理与复习旧知识,“你还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知识横向与纵向的深刻性。在思维提升中品味幸福。具体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在新知的归纳整理中找问题

当新知的学习仍处于零散、分散时,可在知识的归纳整理处找问题,分清类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可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哪些三角形是按边分类的,哪些三角形是按角分类的,这些三角形之间是否有联系?

(2)在已了解的知识中找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知道的某一知识进行思考:我所了解的这些知识,它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还有什么我不知道?我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就把知识转化成了问题,也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5.在知识的应用上找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有其特有的应用价值。学习某一知识后,不知道学习该知识的作用,则可在此处引导学生从其应用处找问题,如,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圆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处呢?学生在感受学习是有趣、有用的,能解释生活的现象中,获得成就感,增添了学习幸福的感受。

6.在解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中找问题

解决问题中的一题多解,开放性的问题隐含着待挖掘的信息,从中找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速度50千米/小时,货车速度40千米/小时,学生开始可能提出“两车几小时相遇”的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引发两车运动方向、出发地点,甚至出发时间的思考,在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一道简单的题目,问题如此丰富多彩,提升对问题的认知,感悟学习是幸福的。

寻找问题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学生知道从何处开始找问题,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品味找问题时内心的愉悦,感受幸福学习。

二、指导提问,践行幸福

1.直接提问

此种方式一般是关于“什么”与“为什么”的提问,多用于概念、定律、性质、公式的教学,如,教学比的概念时,在“什么是比”“为什么要学习比”“比与什么有关”等方面直接提问。

2.联想提问

联想提问是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通过想象、估计和预测,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答案,而后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多用于数的认识、探索规律、几何图形中。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联想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与两条邻边的乘积有关,在割补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3.逆向提问

根据已学习的知识,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即反向思考,提出问题。常用在概念、定律、性质、公式的理解上,也可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条件与问题调换位置。如,在观察图形中,常常从不同方向辨认实物的位置关系与形状,反向思考,调换顺序,从位置关系与形状想象摆放的实物可能是什么;班级中学生的位置,小青从前面数坐第几排?引导学生提出“他从后面数坐第几排”的问题。 4.对比提问

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区别,通过比较和对比提出问题。多用于概念、定律、性质的教学。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先出示440&pide;2、4400&pide;20两道习题,学生计算后小结商不变的规律,再出示44&pide;20和44000&pide;2000计算,通过对比,提出这几道算式属于同一类型吗?在算法、结果上又有什么不同?

5.分析提问

多用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对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提出问题。如,在练习中根据“笑笑买了7支铅笔用了3.5元,淘气买了5支圆珠笔用了6元”提出有关比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两种笔总价的比、单价的比,数量的比等有关比的问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种提问方法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模仿、尝试的机会,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问方法,在数学提问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有提问的成功体验,获得提问的快乐和成就感,累积“我会提问”的技能,幸福学习在提问实践中逐渐形成。

三、养成习惯,享受幸福

幸福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心一种流动而持久的快乐。作为幸福学习起点的提问,养成提问习惯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学生知道了如何找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提问方法后,应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首先,提问有利于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问”为“我要问”;其次,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提问让学生对未知世界保持探索的兴趣,提升思维品质,享受提问习惯带来的幸福。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课前预习提问。课前让学生预习,设立“问题卡”,要求学生针对预习内容提一个最想了解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2.课堂中保证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三、四分钟,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及自己的领悟、感受等,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提出问题。

3.鼓励学生多提问,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激励性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总之,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问,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王开霞老师指出“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手段,学会自主提问才能真正地走进科学的殿堂,打开科学探究之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让提问充满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提问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起点,叩开幸福学习之门。

参考文献:

王开霞.自主提问,打开小学数学世界的钥匙[J].学周刊,2015(7):18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角形   起点   幸福   新知   定律   思维   习惯   数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