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年变化与启示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具有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素质状况,即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心理能力和质量。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适应性、人际关系、人格和自我认知这四个因素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多数学者基本认同张大均提出的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个性特征、环境适应的观点。

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中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成熟,基本达到了成人的状态,但心理发育并未达到成熟状态,而是处在快速发展并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同时,大学生又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闭锁性心理状态,不愿意将内心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出来。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在同一时间集中体现在同一个体身上,必然会导致诸多矛盾的出现。9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38%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困扰时不会向他人诉说,高达85%的大学生从来没去过心理咨询室。但可喜的是,95%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心理问题很重要,需要认真对待。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心理问题确实普遍存在,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布的重要文件。面对当时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严峻形势,在该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于2005年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内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涉及理、工、农、医、师范等类型的九所高校。研究人员在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学术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当时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编制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表》,在正式调查之前采用小样本调查法对问卷的适应性、信度和效度进行了考察,并针对考察结果改进了问卷。因此,该问卷完全符合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005年的问卷调查选取了河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九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调查,分别是理工类的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医学类的河北医科大学,经管类的河北经贸大学,农林类的河北农业大学,师范类的河北师范大学、廊坊师范大学,高职类的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1936名。此次调查全面展现了当时河北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笔者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站在大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不论是问卷的编制、样本的选取,还是数据的分析及最后研究成果的展现,十年前的调查都是十分严谨且有价值的,是十年来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其研究结果能够代表十年前河北省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

《意见》颁布和实施十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十年来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2014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出版了《高校德育成果文库》,系统地梳理了十年来全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设计和规划。针对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同时为了了解当前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把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趋势,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笔者2015年再次对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

为了保持与十年前所做调查研究的一致性,减少对比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多种干扰因素,本次研究决定采用与十年前相同的方式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且采用2005年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不再另行设计。由于十年间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产生了影响,而十年前的问卷中不可能涉及这些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采用访谈调查的方式来获取这部分信息。本次调查选择的主体仍为十年前参与调查的河北省内九所高校,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九所高校内选取。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共收回问卷1759份,问卷回收率为87.95%;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共1664份,无效问卷95份,问卷有效率为94.60%。所有数据通过Excel、SPSS(22.0)中文版进行分析。

一、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年间的变化情况

对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到了反映目前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这是进行比较分析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对比两次调查数据并运用SPSS22.0(中文版)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在符合层面,两次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70.0561、72.5416,标准差分别为8.32667、9.57651,可见2015年的测定结果均值较高,但标准差较大;在不符合层面,两次调查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9.1689、6.1457,标准差分别为3.54561、3.19091,可见2015年的数据均值较小,标准差也较小。由表2可知,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显著(双侧检验P=0.0000.05)。由分析知,在显著水平为0.05时检验,可认为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015年调查数据在符合层面均值较高,在不符合层面均值较低。

我们将两次调查结果正向比例的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不难发现,2015年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发展水平极其不均衡,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大学生的爱情观,达到了82.03%。而在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查中,选择正向积极取向的比例分别有68.78%和67.64%。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1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组成部分也存在差距,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1个百分点。可见,十年后这个差距更大了。

总体而言,两次调查结果中存在几个主要变化。第一,80%的调查问题中选择符合(包括很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属于积极正向范畴的比例不断增高。第二,93%的调查问题中选择不符合(包括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经过十年的发展,负向消极范畴的比例明显下降。第三,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且这种不均衡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具体分析各个调查维度可以发现:第一,变化最大的是在爱情观和人格两个维度,特别是爱情观发展得较好,比十年前增长了约5个百分点。

伴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剧,大学生恋爱愈来愈自由,对于爱情的认知和表达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模糊和内隐,爱情的目的更加明确,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更加合理化。第二,变化最小的是在人际关系的发展维度,仅仅增长了0.5个百分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结交朋友的范围比较狭窄,进行广泛交友的比例下降。大学生人际关系呈现出这样的变化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互联网提供的社交平台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可以使大学生超越交友与交际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网络世界里尽情释放自我,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疏于表达,难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人生观和世界观、环境适应能力、自我教育和学习这三个维度上都呈现出比例增长的趋势。这些变化除了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以外,还与国家政策和高校教师的努力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侵袭时能够采取积极、可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使得河北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其心理素质的各个维度依然保持着发展的态势。

二、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一)总结成功经验,助力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1.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河北省高校非常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的途径,在假期选派大学生到不同的乡镇、不同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大学生体验了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方式,由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这对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很大的考验。挂职锻炼培养了大学生的机遇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同学们都能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渐形成了敢闯、敢干、敢试的工作作风,也更直接地了解了基层工作的特点,促使自己的思维跳出原有的小圈子,学会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挂职锻炼中,同学们接触到一些收入不高的农民,尽管他们在物质上是相对贫乏的,但其灿烂的笑脸、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大学生通过挂职锻炼,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成长。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和专家们只能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而心理素质的最终形成只能通过自我塑造及内化。因此,高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河北省高校中活跃着许多社团,涵盖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多角度助力大学生成长。充分发挥校园里各类社团的力量,可以使大学生在发展自身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心理素质。心理协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阳关宣讲团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愿者协会传递善行的力量,法学社讲解法律知识,车协展现团结和坚持的力量。大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肩负的责任及使命,在一次次策划和执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阅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与社会的接触。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积极向上的社团氛围的影响下,将所见、所感不断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成长。

3.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环境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积极进取的竞争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大学生进行课堂教育、实践锻炼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河北科技大学校内道路以学校主要生源地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标志性景点命名,这使得河北省的文化元素在该校校园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师生能够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时光塔是河北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百年师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底部为砼结构,坚实敦厚,代表了过去的深厚积淀;中部为钢结构,简洁明快,代表了现在高校的运作;顶部为玻璃幕墙结构,闪闪发光,代表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学生们每日从塔下穿行而过,虽然脚步匆匆,但时光塔所彰显的人文情怀早已镌刻在学生心中。燕山大学的燕鸣湖,河北经贸大学的智慧门、希望之星,河北农业大学的百年华诞广场、沧州铁狮等无不彰显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这种隐性、无声的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均衡发展

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薄弱部分的教育。具体到河北省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加强人际关系建设、提升环境适应能力等。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宜选择应用性强、有针对性的知识。同时,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能力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自我表达,帮助大学生树立广泛交友的意识,教会大学生多种有效的交友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使其认识到霸道强势和忍让妥协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得到增强。教师可以通过榜样教学法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渐加强心理素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形成多类社团百花齐放的格局。大学与中学相比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辩论会、运动会、艺术节、合唱节等校园活动,可以接触到不同性格、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结交到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将会成为其一生的财富。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组织的非正式群体,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还能结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同学。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够超越班级的界限,结交更多的朋友,不断充实自己的人际网。高校可以开展素质教育讲座,在讲座中开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或邀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来校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畅谈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激励大学生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勇于担当,做善行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同时,高校可以广泛开展个人成长导师计划,邀请校内名师和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对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和成才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内容可以涉及心理健康、学习、考研、就业、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这样既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思想文化中始终坚持和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对人生目的和意义、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形成更加明确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习和奋斗的信心。

3.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资源,家庭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及人格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家庭辐射出的正能量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在大学生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发挥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可以给学生家长及培育他们的原中学发送喜报,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认可学校的教育方式。这会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更加肯定。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重要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学校的教育情况,将学校与家庭真正联系起来。同时,家访也能增进家长的家教知识,使其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河北省   素质   大学生心理   河北   问卷   人际关系   启示   高校   方式   环境   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