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导入方法

灵活多样的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故事设疑导入法、以旧拓新导入法、现代教学媒体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法,能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 导入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39-02

一、文言文的地位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初中乃至整个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传诵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也说明了文言文的重要。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生多数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淡漠、乃至厌倦,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点。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文言文远离当今学生生活,多数深奥难懂。不少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不善于背诵,缺乏文言语感,觉得难而害怕。二是教师教学手法单一,常常遵循某一固定的模式:写作背景描述、作者介绍、字词句解释、主要内容分析,缺少新颖与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更谈不上喜欢学习文言文了。

三、文言教学导入的作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讲道理,让学生意识到:初中阶段文言文都是中华千年文化沉积下来的精典篇目。学习这些文言名篇,能高效地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陶冶情操。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抓好课文导入这一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否成功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的好恶程度,也就影响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文言文新课导入,能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

四、文言教学导入的方法

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只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才是好的导入。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农村学生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探索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导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故事设疑导入法

故事就像磁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又像电光石火,给学生以启迪。结合故事设疑,更能激发好奇心,启迪思维。根据故事的来源可以有两种:

1.用文章自身的故事导入

初中文言文中许多篇目本身就有很强的故事性,先用讲故事的形式或辅以设问来导入,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文章内容的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导入法可以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狼》一文时,我先讲本文的故事:一个屠夫,卖完肉回家,路上两只狼一路跟随。他很害怕,只好将剩的骨头扔给狼,谁知狼吃完骨头后仍不放过他。无奈之下,屠夫躲到柴草堆下,准备和狼决一雌雄。狡猾的狼兵分两路,想诱惑和夹攻屠夫。聪明的屠夫识破了狼的计谋,抓住机会把两只狼全杀了。狼想了怎样的计谋、屠夫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设问给同学们。同学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了解文章的内容,也认识了狼的本性,急切想知道狼的计谋和屠夫的机智,为文章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从文章相关联的故事导入

文言文较深奥难懂,选择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故事或辅以设问来导入,能给学生以提示与启发,激发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世说新语〉两则》一文时,为了突出谢道韫与陈元方的聪颖机智,我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不仅不跟随小伙伴们一起摘路边李,而判断李是苦的的故事。在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当同学们不禁为王戎的聪明发出赞叹时,我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外两个同样聪明的小孩――谢道韫与陈元方,他们有什么聪明智慧的故事?引入新课。

故事导入对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尤为有效。但要注意选取的故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尽力避免就故事高谈阔论,以能说明问题、激起学习的热情即可。

(二)以旧拓新导入法

这是由复习旧知识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以旧知识为桥梁,温旧知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能力。我进行了两种尝试:

1.从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导入

中学文言教材中很多文章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此联系作为连接点来导入。教学魏学ァ逗酥奂恰芬晃氖保我以“奇巧”二字为联系,新课前提问:①在学过的文言中哪篇文章表现了“奇巧”?②“奇巧”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林嗣环《口技》中的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在学生的回忆中渐渐清晰。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中,自然导入到同样是描写高超技艺的《核舟记》。

2.从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导入

因某些原因,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文章会有相似或相反之处,以此异同作为连接点来导入。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我以《桃花源记》为切入口: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②他在性格上有何特点?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将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作为两篇文章的连接点,能更好地理解新课中表明陶渊明的三大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感受到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一种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一份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以旧拓新导导入法一方面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下放高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能通过有设计的导入破解新课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成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三)现代教学媒体导入法

现代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近、相符的情境气氛,使文言文导入大放光彩。根据借助的工具不同,可分为两种:

1.音乐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所以,用歌曲、乐曲、声音等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习兴趣。

教学《愚公移山》时,为了能更好地认识愚公的形象,体会他的执著精神。我以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作为导入: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优美铿锵的旋律响起时,同学们对愚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内心与作者有了共鸣,很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运用音乐导入,除了要求选用曲调有感染力、与文章相关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曲调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不能纯粹为了追求趣味性。

2.图片影像导入法

即用相关的图片或影像来展示导入。农村学生大多数见闻少,鲜有条件去游览名山大川,加上文言文较深奥,适时利用图片或影像资料的直观形象性,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观潮》一文时,我先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犹如万马奔腾的汹涌的浪涛,和为争睹钱江潮奇观蜂拥而至的八方宾客。再配上课文相照应的句子,无疑为理解课文、高效课堂助上一臂之力。

运用图片影像导入,同样要注意所选用的图片、影像的质和量,有个度的把握,否则喧宾夺主,成了风光欣赏课、影像展示课。

五、结语

以上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导无定式,当然还有其他诸多较好的文言教学导入方法。教学时,各种导入方法并不是孤立矛盾的,若合理、灵活使用,则事半功倍。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目的都是为了让文言教学更精彩,让学生升腾起学习文言文的激情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http://www.doc88.com/p-6334475242312.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教育   文言文   愚公   方法   屠夫   文言   影像   兴趣   故事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