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初探

摘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问题情境

一、语文教学统筹化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群体互动活动,而非个体行为,而且语文比其他学科更具人文性。要想语文教学出实效出高效,必须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统筹优化。所谓统筹化,一是学校对语文教学资源统筹优化,特别是各年级语文师资的配备要保持相对稳定,把高中语文循环教学落到实处,保持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作文训练的连续性和针对性,避免作文训练的重复与遗漏;二是学校对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集中优化,要创建统一的校本课题平台,充分调动老师参与校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每一个老师有自己的子课题,让老师在实践与研究中形成教学智慧,使作文训练具有校本特色,避免作文训练的盲目跟风与急功近利;三是教师自身要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尤其要改变偏重阅读教学而忽视作文训练的不良倾向,保证作文训练足时到位,避免作文训练流于形式;四是教师要遵循写作规律,并结合高中学生生存状态,确定作文训练内容,选择最佳作文训练途径、方式与方法,使作文训练序列化系统化,避免作文训练的随意无序。语文教学统筹化了,高中实效性作文教学就有了保障。

二、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

(二)通过辅助设备创设情境

这里说的“辅助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小黑板、投影仪、图片,当然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小黑板上可以写小故事或画图,投影仪也可以将文字和图画投影到黑板上,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展示比较大的图片加文字卡片。但在乡镇以上的学校里一般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最好是用它进行教学。而据笔者调查,本校学生大多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原因是教室里面光线不足,坐着使人头晕欲睡。所以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更加要细心准备教案,想想怎样才能不让学生有欲睡的感觉。如果幻灯片播放太快,对于基础低的学生来说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播放速度。

三、在教学结构上下功夫

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来。目前,教育领域人人都说新课改,但真正能做到“课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怎样才能真正把“新课改”落实到教学中来呢?我觉得教学坏节尤其重要。结合高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本人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趣味”导入

在教授新课时,我觉得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导入得好与坏,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且还影响到教师讲授这篇文章的效果。所以,在导入时,教师应该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猜谜语、猜词游戏、讲故事、背古诗、引名言、朗读精彩片段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真情”朗读

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呢?这就要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教师可以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戴望舒,当作艾青,当作曹操……让学生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朗读。

四、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学生的心理

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心理上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师生中的反应,比如说很爱面子就是教师要格外关注的学生心理。他们害怕回答问题,所以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的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怕回答不对被笑话而丢了面子。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举了手而教师没有注意到,所以也怕被笑话而丢面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二)要结合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依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但情境千万不可脱离教学目标,就正如写文章,论据事实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一样的道理,否则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如果目标是让学生说,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来创设情境;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就不要把问题说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教师一要努力学习新课改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   校本   投影仪   教育家   情境   多媒体教室   课堂   语文   目标   高中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