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向

当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创业新型经济区的设置与崛起,为我国经济社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唯有明确了发展方向,才能打破桎梏束缚,才能建成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蕴含中国特色、具有先发优势的引领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因此,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向成为我们不得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思索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转型关键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正处在需求侧转型供给侧的变革进程之中,在这一宏大经济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蕴含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已初步构建,较为成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以其独有的教育功能和强劲的发展态势走向世界,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示范引领。

1. 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和体系建设日显突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直接、更为彻底,所创造的生产价值更为显著,这一点已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与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随着市场需求逐渐体现其特有的存在地位与社会价值的。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法律和社会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不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从属与延展;《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与实施,对我国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与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纵向延伸和培养规格横向发展得到了有效开发与实践。尤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更是落实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体系建设,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战略层面的支撑。

2.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应用路径日趋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路径探索取得了累累硕果,基本形成了贯通中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应用路径。能力本位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职业能力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实一体学习理论的日趋完善,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持续性引领作用。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和卓越人才培养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更加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打通和拓宽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人才培养通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新型校企合作的结晶。

3.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日益清晰。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透彻,其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实力日益增强。我国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深化综合改革的基础上,立足高等教育,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不断推进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转变,不断推动市场需求向有效供给转变,不断推进示范、特色和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推动高职院校高效高质发展。同时,要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并在此统领下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教学、评价的驱动创新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质的变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4.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和创业进程日益加快。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诸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对综合性高级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不容回避。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战略成为破解当前困局的有效途径,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任务主流。为了进一步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进程,应对发展挑战,顺应时代要求,国家研究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这一计划直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难题,优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代化、国际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增强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也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三五布局改革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反思

高等职业教育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重组与优化,不断适应经济发展驱动,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合作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在国家经济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主旋律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清现实,查摆缺陷,深入反思,科学论证,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渐与经济转型发展相契合,率先完成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大功能。

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增长速度的减缓、产能的过剩,整个经济结构正从需求侧管理为主过渡到聚焦供给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仍然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之才,除了进行一线生产外难以承担更大的责任,接受职业教育只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忽视了自身的思想提升,在发展理念上故步自封,在发展路径上墨守成规,漠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新常态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创新驱动发展的热情。理念的缺失已经严重滞缓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减退,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走向国际发展的最大障碍。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狭隘。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社会是在进步的,经济是在发展的,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现代化、人才国际化的冲击,原有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固有的专才教育、传承教育、非合作教育、订单教育、实用够用教育等思想理念过于狭隘,这种狭隘不单单是认识与实践层面上的狭隘,还包括人才培养趋同的弊端,直接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3. 高等职业教育资本投入不足。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的不断递增,高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使用等都存在严重不足,教育投入总体缺口很大,与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无法相比。这一实际情况直接导致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乃至社会对办学条件、教学设备仿真性和先进性的更高要求。虽然每年都有财政拨款、生均经费拨款和各种专项补贴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运营所需,但僧多粥少、杯水车薪、权责不清,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校企的深层次合作,难以建立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幅度不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走向国际化更是无从谈起。

4.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社会需求增长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规模和数量得到了大幅度扩张。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办学规模和院校数量扩张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就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反,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合作机制。我国企业要发展,要顺应国家重大经济战略的调整和发展,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高级人才。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摆脱地域、行业的限制,能力本位思想严重,人才定位不准,职业规划草率,趋同现象显著,就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能力明显不足,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倾心建设职教集团,贯彻理实一体和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5.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创新。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理念滞后、定位不准、投入不足、机制不活、质量不高、特色不明等问题,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功能明显缺失。这种缺失直接造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动态定位体系,没能清楚认识创新驱动战略带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没能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动态发展,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注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不断创新和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趋向

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高等职业教育要进行有效供给,就必须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国际化培养。要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促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多方合作,以动态的教育结构、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人才培养举措、高效的教育质量、新型的创新驱动强力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引领性发展。

1.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的国际化定位。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国际化引领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先发优势和引领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本着教育强国的战略思想,以国家经济战略决策为根本,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按照国家经济特点、国际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汲取有利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培养层次、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品牌特色、服务领域等多方面的国际化定位,形成示范、特色、优质的多元化国际办学理念和国际发展趋向,促使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功能最大化。

2. 人才培养与人才凝聚的国际化定位。随着我国走向世界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规格正从地方需求、区域需求转向国家需求、国际需求,尤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涌入与冲击,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逼迫我们不得不正视和思索人才需求国家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突出问题。同时,国家经济的有效供给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对所需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凝聚给予了国际化定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直接体现。为此,必须在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个体全面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以国际化的视野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科学定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规则、举措和运营,把校企合作、职教集团、教育联盟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持续学习理念成为人才成长的终生信条。同时,秉承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深刻内涵,高等职业教育要敢于打破人才的地域与国界限制,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广纳天下英才,着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凝聚工程,最大限度地储备综合性国际化人才,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国际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3. 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的国际化定位。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并出台适应这种变革的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在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育情感、教育时间、教育精力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教育资本的有效运营,促进人才质量提升,增加人才储备,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以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以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引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任务链群,合理规划教育投入的顶层设计,牢固树立教育质量关和人才质量关,注重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师资、设施、教法、学风、校风建设,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4. 教育资源与教育共享的国际化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双边或多边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日益凸显,呈现出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良好态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新常态下的有效供给改革进程中,构建一个国家标准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一国际化资源共享平台的确立,将会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开发体系,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精度和深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更加宽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目前,我国已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了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和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国际化发展定位,这一发展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更加注重教育资源优化,督促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走出国门,与国外知名学府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办学,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进而实现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享有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

5. 教育创新与教育评价的国际化定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厚植创新驱动根基,注重科技创新增长,着力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性整合,构建并引领国际层面发展的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中国梦铸就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和科技支撑,从而在关系国家全局和国际化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突破,抢占未来教育引领世界发展的先机。同时,要坚守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本质规律,建立完善国际层面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教育退出机制,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效提升,形成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共进步,以评促创新、以评促交流、以评促发展,直至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开拓者和先驱者。__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   理念   需求   我国   国家   人才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