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基础教育制度的沿革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看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并把教育立国定为国策。在此氛围影响下,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开始推行平等化教育政策,即无论适龄学生居住在城市或是农村,均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韩国也由此成为当今世界上施行平等化教育制度的国家之一。随着韩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己经成为韩国基础教育的主流形式,但如何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自觉化、创新化以及多元化成为韩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精英教育应运而生。如今,韩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聚焦在如何发展、完善平等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二者间自身优势的博弈也已成为了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平等化教育

(一)平等化教育的研究背景

韩国初、高中升学考试竞争在20世纪的60年代开始展现出了白热化的状态,这不仅仅对学生家长造成了负担,而且影响了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时显著的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批评,并诱发了全社会对教育的不满情绪。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韩国政府面向基础教育阶段,于1874年推行平等化教育改革。

平等化教育是指均衡、规范化的教育,是指中小学教育质量在达到平衡、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和统一。韩国施行平等化教育意在借此缩小区域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中等教育制度的完善并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的质量。

(二)平等化教育的改革方式

韩国政府正试图将以往的应试型教育改革为素质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通过推荐、区域配置、书面材料等形式实现平等化教育学生。同时将美国的大学入学制度,借鉴改革韩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采用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对学生进行选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人格。改革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考试科目进行简化,将考试科目从以往的六至七门考试减少至四门考试。其次是简化考试流程。改革后四门考试的题量和分值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因此而缩短了考试时间,结束了使师生精疲力尽的高考马拉松。改革考试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来发展素质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更是对固有体制的变革与突破。提前录取招生的方式已博得了许多大学青睐,学生如果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则可以通过特殊考核进入大学,并因此提高了校外活动和研究型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参与度。

(三)平等化教育的成果及问题

平等化教育所带来的各界反响效果不一。韩国在2012年进行了一项包含在校授课老师、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共有一万余人参与了这次问卷,其结果为支持 平等化教育的人占总人数的65.7%,不支持的人占总人数的34.3%。实践证明,韩国基础教育发展在平等化教育改革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中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等教育中非正常的运营形式得到遏制,学校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并使大学升学率攀升到了70%,改变了传统的唯分数主义,为适龄的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发展自我的机会,在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减少了教育不公现象。然而,平等化教育政策的施行也伴随着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如: 相似的教育对学校自律性、自主权和多样性办学产生了阻碍,并剥夺了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权,由此导致了教师对于能力不齐学生的指导存在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其水平的下降。

另一项针对韩国教育专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对政府推进平等化教育、改革大学招生考试持否定态度的人在1 045名受访者中占43.5%。而这些受访者更倾向的教育改革是精英教育。他们认为,挽救和补充平等化教育最好的途径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多样化的精英教育。

二、精英教育

(一)精英教育的研究背景

长期实行的平等教育使得其存在的问题日趋显著,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平等化教育的不同反响。平等化教育的施行并不代表受教育的人都能够成才,反而出现学生学习成绩、能力下降;在相同的教育下阻碍了层次较高学生的发展,导致人才的外流等一系列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上诉问题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平等化教育的不满情绪,因此,精英教育扩大计划在韩国应运而生。

对精英这个词的定义韩国认为是具有卓越才能,并可以通过对其进行特殊教育从而激发潜在能力的个人,因此韩国施行精英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施行特殊教育给那些有超常需要的学生,来挖掘、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并为其开设专门的学校,从而改善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机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精英教育的发展历程

1955年,一份由有关部门发起的关于提升精英教育的建议报告,使得精英教育在韩国受到关注。1983年韩国为施行精英教育设立了第一所专门学校。1994年,第三届亚洲太平洋精英会议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精英教育的重要性。1996年,总统建议报告的发布、新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精英教育的支持系统。2000年,韩国颁布的《精英教育法》的颁布,为精英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供给了更多的保障,同时为从单一相似的科学中学向精英培养的专门中学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精英教育的入学要求比较完善,主要面向一些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学科学习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只有符合要求的学生才有资格向精英教育的专门学校提出申请。在进入之前还要对他们的成绩的平均值、身体的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此外,1995年颁布的新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速度选择跳级。即学生可以申请提前入学,且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年级进行学习。如果家长和学生同意,并测试通过,每个学校都可以接收这类学生,使他们提早进入下一年级继续学习。

(三)精英教育的成果及问题

韩国对精英教育的推行,显著提高了其基础教育的质量。根据近期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表明,在阅读成绩方面韩国学生有很大的提高,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色。同时,PISA测试的结果展现出,参与测试的韩国学生成绩不仅分布均匀且成绩优异。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妨碍着精英教育的发展,如精英教育的课程和指导方法对大学的入学考试是不合适的,专门中学的教学并非集中在入学考试的准备上,而是着力于发展学生的个别才干和技能。而且精英教育面向的学生范围相对较小,学生人数在各年级分布的比例也严重失衡。此外,中学的精英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着脱节,这意味着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了良好的精英教育,但当他们接触大学教育后却很难找到感性兴趣的学习项目。面对上述问题,精英教育还须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完善,通过改革促进精英教育的不断前行,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韩国基础教育制度启示

韩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教育依托发达的经济为基础得到了充足的成长。自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改革方式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来平衡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问题。实践证明,韩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韩国政府的教育改革政策,如今,韩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均衡度高、质量高、普及率高的典范。其中,平等化教育和精英教育是韩国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平等化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博弈,其本质是全民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公平教育与特色教育之间的对决。韩国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中所解决的问题,正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施行重点学校制度,坚持精英主义教育路线,因此浮现出农村教育设施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儿童失学、城乡教育素质差距较大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教育发展失衡,且学生没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此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能力不足、所学课程内容过多过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也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点。而韩国这种以平等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制度改革,对我国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及推进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韩国   沿革   教育改革   平等   公平   能力   制度   学校   精英教育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