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初中数学从简单的小学数学阶段过渡而来,教学内容日益增多,教学知识更加抽象,逐渐涵盖辩证思维的理念,各个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补充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进而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意识,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基础,简要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做法。

1 创设多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了。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曾听了同年级组老师代数式一课,执教者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出示人物:小刚和爸爸。小刚的身高用X 来表示,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 倍还多4 厘米,爸爸的身高可以用(2X+4)表示。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 厘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 厘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刚的身高是90 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这样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提问你还能说吗?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我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不是真符合实际?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课后,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振振有辞: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因其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枯燥、单调、沉闷,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下面列举的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不错、想法很好。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三是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实验课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而老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方式,根本没有有效组织,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引导。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但不能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不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我不反对表扬学生,更不提倡经常批评学生,并且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3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意识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制约课堂效率的提高。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是上公开课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这也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就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由此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三不的怪现象。第一:不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 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第二: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文字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第三:不作业。我在2005 年参加了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其中8 节课,竟有6 节课学生整堂课不写一个字,占听课总数的75%。有1 节课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堂作业,可是学生刚翻开作业纸,下课铃就响了。那么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我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合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我坚信,通过每个教师的积极实践和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更成熟更完善,以达到课堂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课堂教学   代数式   作业   情境   积极性   课堂   身高   数学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