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利用教学文本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一种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认识能力。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回忆曾经感知过的事物,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形象。例如,我们没有去过白帝城,没有亲眼见过三峡,但当我们读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干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长江三峡壮丽的图景。在这种刺激影响下,人脑中已有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学生学习语文,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的内容,扩展知识领域,接受教育的熏陶。为此,我们应当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或图表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因为再造想象中的形象不是本人独立首创的,而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示意,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别人曾经设想过的形象,所以再造想象不但灵活、清晰、准确,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再造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条件。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语言材料,启发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语言材料去启发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成一幅画的思维过程,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概念想象成一幅画面,然后再描述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艺术家的创作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言尽而意未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创造出一种无言意境,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带色彩。有些课文结尾含蓄,耐人寻味。教学时抓住这个特点要求学生把文章续写下去,学生思想会展翅遨游,积极探讨。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和主旨的钻研。学生想象的具体情节不相同,结局也迥异,至于细节更是杂彩纷陈。学生按自己想象的写续篇,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此外,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运用了省略号。如果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凭借形象材料,启发想象

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就是把学生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的过程,才能呈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活跃神态。

创设情境,进行训练。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描写,往往要涉及景物的形、声、色,笼统地想一想,效果不理想。如果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设计一环连一环的小问题帮助学生想象,就能使脑中图景清晰起来,立体起来。总之,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堂内要善于把握各类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唤起学生想象。这样做,不仅能促使学生加强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而且促使他们对课文的认识向理性阶段深化。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课前须作周密的考虑,注意并正确处理想象与观察、思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撷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想象力   课文   途径   文本   思维   形象   过程   能力   语言   材料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