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海南州农牧业新业态新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分析

1 发展现状

截止2016 年底,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培育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2762 个,其中,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43 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708 个),家庭农牧场159 个,有机牧场6 个,种养殖大户1708 家;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 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9 家,州级36 家。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全州部分涉农企业准确把握网民总量和网上消费人数大幅度增长,网络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增快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展企业宣传推广、商品销售和服务,探索建立线上交易平台,开辟网上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已建立各自企业官方网站,其中ICP 备案企业网站12 家。共和县在国家和省级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项目,在共和县青海湖广场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与中国邮政集团海南州邮政分公司合作,借助拥有成熟运营经验和先进电商服务理念的邮乐网平台,线上线下积极宣传和推广共和当地农产品,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已入驻共和线下企业11 家,产品达200 余种,线上入驻企业8 家,产品达104种。贵德县践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打通网购最后一公里,在贵德县河阴镇建成青海省首家电商县域服务中心京东帮,让农村消费者与电商实现亲密接触,让电商红利切实惠及农村的消费、生产和经济发展。并按照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思路,依托青海百蔬园公司,初步组建了贵德农丰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了特色农产品宣传和营销方式,有效提高了贵德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海南州农牧业新业态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农牧业的参与度不高,应用范围不广,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全州还未出台支持互联网+农牧业的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总体指导和系统规划。二是涉农企业在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对于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普遍认识不足,从事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涉农企业比例很小,大部分企业未开展电子商务,有网络销售业绩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三是由于农村牧区群众受文化专业知识的局限,对互联网+农牧业的了解程度的不足,积极主动参与互联网+农牧业主观上还不够积极。四是政府和企业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互联网+农牧业的发展,急需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电商经营理念的带头型人才,帮助制定互联网+农牧业发展规划、策划农产品电商营销等。五是从事互联网+农牧业的企业融资困难,普遍遭遇资金困局。互联网+农牧业市场巨大,商机多,但是涉农电商企业因抵押、信用资质等原因,在融资时很难得到银行授信,同时又因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致使融资难成为互联网+农牧业发展的瓶颈。

3 解决办法

3. 1 着力培育扶持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牧场、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牧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探索农牧户创业创新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型职业农牧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企业提供发展便利条件,通过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专家学者等支持新型职业农牧民创业创新。

3. 2 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现代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一是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高产高效创建和标准园等规模生产区域,以及农牧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等主体,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农情信息监测预警、农作物种植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水肥一体化和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以农技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线上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二是构建生产、加工、经营、监管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面向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和畜禽个体生长状况的监测,实现精细饲喂、疫病预警和科学繁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加强挤奶、饲喂、清理等养殖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推进养殖现代化。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装备农牧业执法体系。建立草原防火预警、草原监理、草地监测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州县远程监控指挥中心、指挥平台、机动队伍及监控平台,提高草原防火预警、草原监理、草地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

3. 3 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

3. 4 重点构建互联网+ 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农牧业电子商务,带动农牧业市场化,倒逼农牧业标准化,促进农牧业规模化,提升农牧业品牌化,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创业增收。提升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推动农产品、农牧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牧业相关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网销售,大力培育农牧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网络、加工、包装、物流、冷链、仓储、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牧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加快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农牧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创新农牧业经营模式,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运用通讯、网络、物流等技术手段,联合工商等部门,疏通农资和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缩短流通时间,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实体与虚拟相融合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提升海南州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搭建农牧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完成农资采购、产品销售、技术咨询、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等工作。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州一产领域率先步入互联网+领域,叫响海南品牌,使网络信息覆盖农牧业领域,使最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电子商务的优势和便利,提高一产增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达到农牧业增效的目的。

3. 5 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农牧业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成果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县级农牧业信息服务大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健全完善12316 服务体系,全面对接全省农牧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信息平台,集聚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农牧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政策法规、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资源上线,加快推进相关部门涉农信息服务在平台共享。实现农畜产品、农牧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线销售,并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其他计算   农牧业   贵德   农牧民   全州   农产品   主体   新技术   电子商务   农业   平台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