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论文:节能减排和空间调整

节能减排的论文:节能减排和空间调整 节能减排的论文:节能减排和空间调整 节能减排的论文:节能减排和空间调整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经济发展空间秩序的调整、重组和规范,或许将成为今年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

节能减排是为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和规范经济发展的空间秩序,成为必然之选和必由之路。

去年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发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发展空间秩序的强烈信号。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三个支持”、“三个不支持”和“一个创新”的新要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国家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耗能和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和项目及列为落后产能的项目不予支持;鼓励银行开展节能减排授信创新。

这一系列金融授信管理规定的出台,无疑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空间格局。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将因无法得到信贷支持而逐渐失去发展甚至生存的能力,而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企业,则将因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而发展壮大起来,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从而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消亡,逐步退出经济发展舞台。银监会的这一“意见”,压缩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空间,扩大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这两个空间的一收一放,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空间秩序的形成。

科技领域也在为这一新空间秩序形成做出努力。

在日前召开的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已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的科研经费,调动全社会500亿元的资金投入,实施科技节能减排工程,规模化推广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要区域急需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众所周知,当前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不少,却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到企业生产、人民生活中来,不仅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也影响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生产行为和经济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让社会看到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它们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流力量,将有效地扩大高新技术经济体及其产品的生存、发展与竞争空间,使工艺落后、产品初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经济体及其产品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和科技是影响市场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任何经济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信贷资金的投向,影响着产业或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经济发展空间的构成;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保障,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社会,以什么水平的科技手段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决定着它们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科技的运用和提升,影响着不同发展模式在经济空间中的消长兴衰,对经济发展空间秩序的完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对经济发展空间秩序的完善缺乏足够紧迫的认识,导致市场经济体系这样那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价格与价值体现的错位,不顾成本、不惜后果的恶性竞争,在落后的产业基础和狭小的经济空间里重复建设、恶性循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环境问题也由此愈演愈烈,缺乏经济发展空间的科学划分和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合理引导,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必然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原有的经济发展空间中运转而没有脱胎换骨的动力。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成为贫困地区的倚重,也成为一些正在转型地区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的鸡肋。

空间的混乱,造成经济发展的混乱。在前两年资源环境问题凸显的形势下,我国通过严厉的行政手段加强环境保护、推行节能减排,以解决突出问题、清除发展阻碍是势在必行。去年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双双下降,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经济发展空间秩序的调整和规范正当其时。

调整和规范经济发展空间秩序,关上一扇门,同时打开了另一扇门,在这一扇门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更为广阔、更为和谐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论文   社会论文   环境保护   科技部   节能   空间   高新技术   秩序   经济发展   经济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