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识字、读书,另一方面还应当陶冶学生情操。当目前,许多语文课程存在问题和不足,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儿童文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若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儿童文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等实施策略。望以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当前,小学教育不断发展与改革,教师应当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重新思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年龄相对较小,小学生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丰富的想象力。对语文知识和学习具有自己的讲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并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儿童文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并引导小学生通过儿童文学学习自觉接受相关情感教育,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儿童文学有助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相较于初高中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儿童文学的创作以儿童为接受主体,其语言特点和思想情感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喜爱。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儿童文学能够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其次,儿童文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保持童真。虽然大部分儿童文学都是由成年人创作的,但这些作品多以儿童视角为创作切入点,不仅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还符合儿童的思考逻辑,为儿童讲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儿童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以寓言故事或童话形式呈现,这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为儿童塑造一个童话王国,帮助小学生保持童真、童趣,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1. 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当前,儿童文学数量较多,且种类繁杂,但并非所有的儿童文学都适合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合理选取儿童文学作品。此外,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保证小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应当在合理选取儿童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确保所选儿童作品符合儿童的阶段性心理。比如,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要选取传统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还应当引进注音版连环画等图书作品。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对色彩和图案十分感兴趣,因此,在儿童文学中有机融入色彩鲜艳的图案元素,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与此同时,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对文字性信息理解能力有限,借助图案则可以引发儿童的想象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儿童文学作品内容,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儿童文学内容丰富,其主要目的是守护儿童心灵,教师在运用儿童文学时也应当注意守护学生心理,做儿童人格的塑造者。儿童散文、儿童诗歌、寓言童话都是从儿童文学视角出发,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应当在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前,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自由分组,或根据他们的特点划分小组,然后要求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儿童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并讨论复杂的句子。当然,教师应当讲授小组探讨的方式,在探讨过程中可以查资料或品学网。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始终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帮助他们体会儿童文学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他们自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积累字词,并提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话故事进行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

3.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当调动小学生的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包含各种各样的预设、猜想。在学习儿童文学作品之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特点,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使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充满期待和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内容创设阅读情境或设计导入游戏,合理设置阅读悬念,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带着好奇与渴望投入儿童文学阅读,进而自觉探究作品内容。其次,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读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设计儿童文学教学计划。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创造性、艺术性,小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体会创作者的心境,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得到审美熏陶,因此,教师应当在儿童文学教学中为学生预留领会空间,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儿童文学作品,并大胆展示出来,教师给予点评和肯定。再次,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儿童文学,还应当注意为儿童文学作品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吸收情况和阅读反馈,不能简单的考察学生的字词掌握和语句理解。或学生积累了多少文学常识和语篇知识,而是要重视学生在儿童文学学习中的认知变化和情感陶冶,关注认同是否在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和理解宽容、协作互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金禾 .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张薇 .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审美素养提升策略 [J]. 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

[3] 王永华 .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问趣及思考索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

[4] 王林 . 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儿童文学 [J]. 小学教学设计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论文   社会论文   文学   儿童文学   语文课   小学   教学方法   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   小学生   作用   能力   儿童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