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摘 要】 目的 归纳和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以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此研究的最新研究水平。方法 总结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以及疗效。结果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结论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较好,但缺乏最中医治疗方法的统一。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患的皮肤、黏膜黄染疾病[1],一般在出生3天内发生黄疸现象,主要特点是血胆红素升高。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胎疸候》,书中写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而另一本书《幼科铁镜》谓:“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金色,壮热便秘,溺赤。”

1 诊断标准

1.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中胎黄的湿热郁蒸证的诊断标准。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2]。

2 中药治疗

3 中药洗浴

4 中成药治疗

5 小结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母亲体内的胎黄,或由于湿热或寒湿侵袭入体,病变在肝胆脾胃。西医主要是通过光照疗法进肝酶诱导剂疗法行治疗。其病机主要大多缘于孕母内蕴湿热,传于胎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使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发为黄疸。

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黄疸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使得疗效难以精准地判定,不利于推广。

参考文献

[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5-70.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4-11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医学   黄疸   新生儿   儿科学   脾胃   湿热   研究进展   肝胆   疗效   小儿   中医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