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植入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研究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称之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病人逐渐增多,这类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容易导致多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使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因此,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再建生命线的理想选择。本中心于2008 年 2 月 2010 年 4 月共行人造血管内瘘 8 例,临床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8 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其中男性 5 例,女性 3 例,年龄 58 81( 65. 8 2. 8) 岁。原发病分别为: 糖尿病肾病 4 例,高血压肾病 2 例,多囊肾 1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 例。行人造血管内瘘前维持性透析时间 14 76 ( 31 14) 个月,透析 2 3 次 / w,4 4. 5 h / 次;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寿命 8 31( 16 0. 7) 个月。1 例人造血管在使用 16 个月后由于血管严重狭窄致血栓形成; 1 例由于患者自愿改腹膜透析退出观察。其余 6 例正常使用,使用时间最长已 31 个月。

1.2方法

使用美国 GORE 公司生产的聚四氟乙烯( PTFE) 人造血管( 6 mm 400 mm) ,在患者非惯用侧手前臂,采用攀式U型搭桥术建立动静脉内瘘,其中人造血管分别与肱动脉和贵要静脉行端侧吻合 3 例,与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行端侧吻合 5 例,手术成功率 100%。

2 护理

2.1 围手术期护理

2.1.1术前准备

(1) 术前积极控制感染,保护术肢血管,避免抽血、输液及测血压等操作。对拟建血管路径详细检查,动脉检查包括双上肢血压测定、Allen 试验和血管 B 超;静脉检查包括静脉走向、上臂粗细及是否水肿、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插管史。(2) 术前教育,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给患者讲解手术意义、方式及手术过程; 介绍成功示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依从性。术前沐浴更衣( 着宽松棉质衣服) ,术肢常规备皮,教会患者改良衣袖,将术肢衣袖沿腋下缝线剪开,依个人喜好缝制拉链或搭扣,以便于术后观察及护理。

2.1.2术后护理

(1) 抬高术肢 45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术后禁止立刻冰袋冰敷,因冷刺激易使血管痉挛;72 h 后可热敷或红外线照射,也可将马铃薯切薄片敷于肿胀部位。我科人造血管患者肿胀手综合征时均用过此法,取得较好效果。(2) 观察术肢皮肤颜色、温度,如发现皮肤苍白、发凉、麻木,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3) 加强功能锻炼;拆线后可做伸曲肘功能锻炼,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4) 教会患者或家属监测内瘘是否通畅。

2.2 人造血管内瘘首次使用时机及方法

2.2.1内瘘首次使用时机

人造血管内瘘建立后,由于手术后伤口渗血、周围组织损伤,术肢有不同程度肿胀手综合征,即刻使用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过早使用易造成移植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因此,一般选术后 6 8 w穿刺人造血管内瘘为宜。本组选择在 6 w 进行人造血管内瘘穿刺。

2.2.2瘘穿刺方法

首次使用人工血管内瘘时,应在 B 超下确定动、静脉的走向。在穿刺U型人造血管内瘘时,穿刺点在吻合口下不少于 5 cm,两点间距离不少于 5 cm,不宜在瘘管弧形转弯部位穿刺。每次穿刺点相隔 1 cm 左右,让每个穿刺点有间隔时间愈合恢复; 穿刺以 45角进针,使血管壁形成皮片效应,拔针时皮片起到减少穿刺点出血的效果。

2.3并发症的护理

2.3.1出血

主要表现为创口渗血或皮下血肿。本组仅出现 1 例术后创口渗血,给予局部适当加压止血 20 min 后渗血停止。护理上应注意: (1) 术前准备充分,操作时细心,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2)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3)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凝剂; (4) 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后应立即拔出,避免反复穿刺,注意加压止血方法。

2.3.2感染

人造血管内瘘感染发生率为 3.5%,本组发生 2 例。表现为发热、寒战,瘘管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护理应注意: (1) 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2)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在有血肿、感染、破损的皮肤上穿刺; (3) 内瘘感染时,改临时性血管通路,同时积极控制感染; (4) 做好患者卫生宣教,保持穿刺处皮肤清洁。

2.3.3血栓

血栓总发生率为 9% 19. 8%。本组 1 例人造血管在使用 16 个月后由于血管严重狭窄致血栓形成,移植人工血管血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血栓常见原因主要与手术有关,其他原因包括过早使用内瘘和高凝、低血容量、低血压、休克等全身因素; 后期血栓除全身因素、长期使用促红素等药物外,反复穿刺、外部受压止血不当及静脉侧吻合口狭窄等也是诱因。护理时注意: (1)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2) 最好定人按计划使用内瘘血管,切忌定点穿刺;(3) 教会患者使用指压法及施加压力的大小; (4) 做好健康宣教,避免内瘘手臂受压,特别是睡觉时; (5) 每天监测内瘘通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早期栓塞经过积极处理有望恢复通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血管   瘘管   患者   血栓   通畅   术后   静脉   动脉   狭窄   血液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