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它具有特殊的药理学特性,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为1.6min,而半衰期为1.3min,可以被血浆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酷酶代谢,见效快、消除快,在静脉持续输注下能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正因为瑞芬太尼具备这么多优点而备受人们欢迎,被认为是本世纪真正可预测的阿片类药物。本研究对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以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

瑞芬太尼以肝外代谢为主,大部分代谢物通过肾脏排出,其代谢途径为脱酷形成梭酸代谢物一端去烷基后形成,其药代动力学为三室模型。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正常人相同,但肝功能衰竭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比较敏感,但不会给镇痛作用和清醒时间带来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见效缓慢,敏感度强,但分布容积与消除减少,剂量应减少;瑞芬太尼易通过胎盘,但对新生儿或者早产儿不会带来很大影响;瑞芬太尼和其他林受体激动剂的药效动力学原理相同,具有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和副作用呈剂量依赖型,和吸入性麻醉药、催眠药及苯二氮享类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在此就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呼吸系统中,瑞芬太尼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可快速恢复,手术完成静脉滴注停止后,大部分患者自主呼吸可以在几分钟内恢复,很少有患者会受到给药速度及药物剂量的影响,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对中枢系统的影响:在中枢系统中,瑞芬太尼对脑电图的影响也呈剂量依赖型,它对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的影响和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是相同的。

1.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术毕静滴结束后,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作用在8min左右消失,不会给血压及心率带来很大影响。

1.4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学龄儿童,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但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瑞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抑制作用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不过还需注意恢复延迟情况。

2临床应用研究

2.1麻醉诱导及维持:用于诱导时,瑞芬太尼剂量,接着输注,而且患者在术后可以快速苏醒为了降低麻醉风险,让循环功能更加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高龄患者麻醉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诱导方法和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异丙酚进行诱导时,仅有小部分患者对插管会产生反应,诱导后血压及心率下降,在切皮时差不多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2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应用:神经外科手术刺激会不断改变,麻醉深度也会随着调整,为方便临床医生术后评分,经常要求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可以快速苏醒。瑞芬太尼作用时间短、能快速苏醒,正好适合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但应该注意,药物停止后作用会马上消失,患者会由于受到疼痛刺激造成血压上升。

2.3门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门诊手术都是小手术,患者在院时间不长,这就需要一种高效、安全又能让患者快速苏醒的麻醉药。而瑞芬太尼刚好具有作用时间短、安全、术后能让患者快速苏醒的特点,因此,适合门诊小手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使用时,比阿芬太尼能更好地让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而且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较少,不过术后应尽早镇痛代。

2.4术后镇痛的作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时间短,术后患者容易发生疼痛,当前一般采用降低瑞芬太尼的注射速率或者术后立即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的方法来预防术后产生的疼痛。在术后疼痛使用中,瑞芬太尼一般所需的有效剂量,但由于此时血药浓度升高,易达到峰效应,大约三分之一患者会发生呼吸抑制或者呼吸暂停情况。

总之,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林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而且见效快、消除快、不蓄积、安全性高,临床上常和吸入类麻醉药物复合使用用于全麻,被外科手术广泛应用,虽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会让患者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肌肉强直等,但总的说来,只要慎用,瑞芬太尼还是当前比较理想的麻醉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药学   芬太尼   激动剂   阿片   药理学   动力学   剂量   术后   诱导   患者   呼吸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