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路一带”战略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护

一、一路一带战略的背景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 一) 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

2013 年9 月和10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简称一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路) 的战略构想。①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战略纳入全年的重点工作。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一路一带为契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如规模、地域、经营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凭借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很难改变其状况。一带一路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与外国的合作会更加频繁,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外界环境,更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外力加以扶持和推动,让中国的中小企业内容能够做大做强。

( 二) 一路一带战略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 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落后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逐步扩大对外投资,扩大出口来缓解企业目前的矛盾。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是我国中小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并重最好时机。在一路一带大背景下,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渗透,这就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来看,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是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一条成功之路,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2. 国际化经营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具备一定跨国经营的基础,中小企业占有的市场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所忽略的,或者不存在规模经济的生产领域和特殊市场;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较强,企业能够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使之符合当地的要素供应状况; 而企业简单灵活的组织结构也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很广,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各国法律政策的规定也相差很大,覆盖地区多为安全问题多发区,民族、宗教、领土纠纷、资源争夺、毒品、有组织犯罪等问题起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家间信任度较低。企业在引进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控股权和自身品牌,不能急功近利,只看中眼前利益。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经过详细了解考察再着手投资,避免陷入复杂的国际债务纠纷。进入国际市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而且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应该提早预防和解决。

( 一)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融资渠道较匮乏,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难题。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经济信用较差,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所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集中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担保问题。中小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较少,而且企业自身的信用也比较低,很难找到保证人,所以担保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企业障碍。第二,贷款难。对银行来说,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把钱贷款给国有大型企业而不是风险性比较大的中小企业。第三,缺少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不能满足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中小企业普遍选择民间借贷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是走出去和引进来重要机遇,但是必须解决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最大的资金障碍,本文认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比较可行的。

( 二) 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

我国中小企业利润微薄、税制结构不合理、征收方式不灵活等现象造成现有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虽然法律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税收优惠政策定位不准。具体地讲,现有税收优惠政策零星鲜见在各税收法律文本中,对于各类特殊企业如科技创新企业、下岗职工创业企业等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扶植措施,但是对于其他同类企业或者同质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故而其享受不到该税收优惠措施,造成了现实层面的税赋不公平现象。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导向不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说,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是激励政策,但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结构简单、形式过于单一导致企业的遵从成本降低,不排除大量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自身进行主动性调整进而享受税收优惠。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护

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到一路一带建设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实践证明,只是依赖于自由竞争,中小企业这一特定市场主体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机会,公平、正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很难真正实现,所以为了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就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加以扶持和推动,制定配套的立法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一) 健全法律扶持体系

健全法律扶持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立法是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十二年的时间,国内外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法律规定都无法适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因此要考虑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立法。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规划、协调和督促。我国在《中小企业促进法》没有规定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只是在第四条规定了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政策和规划,对全国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

( 二) 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2012 年5 月,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修订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已正式实施,中央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将确保更多中小企业获得担保。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将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增强业务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但是,在法律实践中,各地区的实施并没有落到实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还难以实行商业化运作。③ 根据我国的国情,要想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信贷的难题,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这也是许多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做法。我国现有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体系中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为主要对象实施的,现有的金融机构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和制度。而中小企业也难以适用于为国有大企业构筑的信贷制度和融资方法,这也在更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 三) 健全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比较单一,主要通过降低税率和税收减免两种优惠政策。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方面也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要想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提供实质有效的税收优惠,我国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普遍适用的提高税收起征点,投资抵免,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高等优惠措施。通过修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制定能够有效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把税收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特别是要修改对中小企业在税费方面的各种不公平政策,进一步清理对中小企业不合理收费。

四、结语

对中小企业来说,国家不仅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扶持措施,而且还要对其加以引导,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对于有自然垄断性质、要求规模经济、有机构成较高、社会性较强的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矿产等资源型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在工程基建、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领域,带动对沿线国家的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中小企业多集中在传统和产能过剩领域,面临着调整、转型和升级的问题,它们要依靠一带一路走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中小企业亟需了解并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应对危机和在复杂环境生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论文   法学论文   其他法学论文   战略   我国   丝绸之路   法律保护   税收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   政策   环境   法律   国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