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面对可拍照手机不必惊慌

隐私权:面对可拍照手机不必惊慌 隐私权:面对可拍照手机不必惊慌 隐私权:面对可拍照手机不必惊慌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新的惊喜的时候,也总是带给人们一些新的难题和不快,发展的历史“痛并快乐着”,人们总是不会满足已经获得的快感。手机的演变最能说明人们的这种喜新厌旧心理。但随着技术对人的“贪心”的不断满足,技术与道德的边界却越来越模糊了,可拍照手机引起的争论就是一例。

对可拍照手机持有异议的最强烈理由,就是认为这种手机对公民的隐私权构成了威胁,于是有人断然认为应当禁止生产和销售这种手机。如果这种手机有人类一样的感知的话,它一定会沮丧地发现自己在有些人眼里,已经变得不怎么道德了。

把道德压力强加到一种通讯设备或技术上,足见人类的智慧不仅可以发明创造,还更擅长在上帝面前玩弄那种嫁祸于“物”的把戏。明明是人心不洁,道德缺失,却硬要归罪于一部手机。其实这可怜的东西若是没有人来操作,它如何去吞吃别人的隐私?即使没有这样一种手机,人的眼睛一样可摄取别人的隐私,人的嘴一样可传播别人的隐私。可拍照手机可能客观上为那些想获取别人隐私的人提供了方便,但也只有具有获取别人隐私主观故意的人才能把这种客观性变成一种实在。正如菜刀既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但拿它来切菜还是杀人,则全在于拿刀的人想干什么和干了什么,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用菜刀杀了人,就禁止厂家再生产菜刀,也禁止商家再卖菜刀了吧。

中国人把隐私当个权看也就是近几年才渐渐认真起来的事,毫无疑问这是个进步。但和过去相比,随着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渠道的日益广阔,实际上人们的隐私范围也变得越来越狭小。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其实对许多过去认为伤及隐私的事情都已慢慢变得宽容了。记得刚开始印制电话号码簿的时候,许多人都不愿意公开自家的电话,认为那属于家庭隐私,最多也只能让亲朋好友们知道。后来,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于是人们不仅乐意公开自家的电话号码,甚至还把它印在名片上四处散发。如今,从某种程度上讲,隐私已脱离了过去那种道德感上的一般含义,而更具主观性,也更为个别化。或许正因为现在隐私的领地越来越小了,才越发为人们所重视。

一个懂得尊重权利的社会,绝不会因为有了可拍照手机便使人们的隐私权失去保障;一个真正法制健全的社会,也绝不会因为有了可拍照手机便让持有者变得为所欲为。我的建议是:如果发现有人在用可拍照手机对准你,落落大方地给一个微笑;如果发现有人用可拍照手机侵犯了你的人格权利,那么毫不客气地拿起法律武器,让他为此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惊慌   隐私权   手机   菜刀   电话号码   权利   隐私   道德   发现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