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价值增值论下基层央行提升审计建议效能的思考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可得知,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即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价值增值阶段。价值增值阶段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应通过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效果,披露潜在风险,提出审计建议,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运营的目的。因此,在价值增值论背景下提升审计建议效能,是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人员未来发展的重要航标。

一、基于价值增值论下基层央行审计建议的发展趋势

(一)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概念

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内审价值增值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的一种审计,可以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利益相关者。徐葆(2016)认为,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就是能够影响内部审计行为活动或受内部审计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基层央行审计建议的发展趋势

基层央行内审部门的审计建议应以关注组织(行党委)最重要的事项为核心,以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入新增价值,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

1.确认服务型审计建议。此类建议即内审部门为独立评估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而对证据进行客观检查而提出的审计建议。一是通过对财务管理、国库、货币发行等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安全性、稳健性以及人员行为的规范性审计,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贪污舞弊或欺诈行为;二是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决策层和各业务部门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充分评估与组织治理、运营及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四是通过绩效审计与评价,提出有效利用资源的建议。

2.咨询服务型审计建议。此类建议即内部审计师在不承担管理职责的前提下,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而提出的审计建议。一是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原有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符合高效运行原则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在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推荐更加实用、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决策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三是提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控培训服务,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履行职责。

(三)价值增值理念下要树立营销审计建议的意识

内审部门要实现价值增值,应该将被审计部门看成内审部门的客户,把审计建议看成内审部门的产品,通过营销服务与客户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任和伙伴关系,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探讨沟通并取得一致意见,使自己的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

二、基层央行制约审计建议效能发挥的因素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全面落实内审转型,随着后转型时代的逐步深入,审计建议作为内审成果转化的重要部分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响了审计建议的效能发挥。

(一)内审转型要求与人员业务素质的矛盾

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建议浮于表面,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查实不够透彻,未能深入挖掘所查问题的根源;二是不分项目性质,同类性质的问题审计建议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对于被审计对象没有采纳的价值;三是空话套话,正确而无用四是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审计建议不切合被审计单位实际,纸上谈兵;五是所提的审计建议整改重点不明确、不突出,使得被审计单位无所适从;六是所提的审计建议层次不高,未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

(二)目标价值取向与工作绩效考核的矛盾

从当前人民银行组织架构看,各级内审部门属于双重管理,在业务上既受本级行的行长领导,又受上级行内审部门的领导。两者在理论上价值目标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本级行领导出于单位利益考虑,比较注重对外对上的良好形象,其目标价值取向往往偏离于内审的初衷。

(三)价值增值理念与成果运用不足的矛盾

内审增加组织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组织战略实现、改善组织运营、降低组织风险等方面,最终要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来实现。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建议作为成果运用的重要内容,缺乏足够重视。

(四)现代审计发展与传统审计观念的矛盾

多数人的传统审计观念认为,审计建议只是内审履行确认职能时,开展查错纠弊活动中医生对症下药的方式,而了解现代内部审计标志性咨询职能的人少之又少。咨询职能是承载审计建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由内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及经验,对业务活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业务领域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拓展到提供顾问、建议、培训等方面。

三、价值增值论下基层央行提升审计建议效能的途径

审计建议是内审成果运用的重要内容,是内审价值增值的最终体现。基层央行提升审计建议效能的主要途径有:

(一)明确审计建议目标,提高审计建议质量

内审人员要准确把握组织的战略目标,深入分析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关注内部控制、资源配置、投入产出和组织文化,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治理、运营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二)培养内审专业素质,突出审计建议五性

内审人员要加强行为能力、技术方法、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提出审计建议上力求突出五性。一是突出有效性,审计中要注重对业务流程的合理性、恰当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益性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对于查找的问题要充分听取审计对象对问题的解释,吸收其合理建议;二是要突出重要性,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确定其性质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区分权重提出建议;三是要突出针对性,审计建议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四是突出可操作性,要根据审计对象的财力状况、人员素质、内部环境等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五是突出经济性,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纠偏成本高于目标效益时,该项建议将变得毫无意义。

(三)拓宽咨询服务渠道,善于换位分析思考

充分发挥内审咨询作用,采取自我营销的方式,积极主动宣传内审咨询服务,围绕央行货币政策、金融服务、业务管理等职能开展各项内审咨询服务,提供咨询和建议;在提出审计建议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审计对象的角度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审计建议的切入点,提升审计建议的高度,促使审计建议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合理,真正发挥审计建议的建设性效果。

(四)健全内审成果运用机制,完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

应建立健全内审成果运用机制和问题整改机制,运用后续审计、跟踪审计、回头看、情况通报等形式,从整改目的、整改对象、执行主体、执行时限、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被审计单位各负其责,有章可循。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内审项目质量评估机制,从审计文书、现场审计沟通交流、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定性及分析、审计建议采纳、审计成效等各方面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促进审计建议效能提升。

(五)建立交流磋商机制,营造和谐审计氛围

建立内部审计交流磋商机制,多加宣传内部审计职责、增值理念和转型趋势,定期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归纳和提炼,从典型性、潜在性、风险性等方面分析问题,就加强管理、优化流程、健全制度、改进绩效等方面提出管理性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审计   央行   效能   价值   建议   机制   部门   目标   单位   组织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