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2017年,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在继承原会计制度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方法大幅度完善,能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对新会计制度开展研究,对事业单位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探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1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意义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期间,进行相关经费的筹集、投放、报销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涵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1997年,为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和核算工作,财政部在原有《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基础上,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对有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颁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后又在2017年再次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新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原会计制度废止。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对财务信息、财务计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方法定额补助的管理方法的改变,这些改变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工作内容增加很多,财务的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成本管控等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控,为财务信息额准确提供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对资金挪用和资产损失可以有效的预防,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资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财务控制工作、财务决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2.1对会计科目的影响

首先是资产类科目,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资产科目更明细化,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等独立核算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对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净资产类科目在施行新会计制度后,将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6个科目整合为累积盈余科目,通过与预算结余类资金结存科目对比差异,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2.2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施行后,有效梳理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体系层次,并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完善与补充,把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预算收入支出表融入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将公共收益经济信息进一步凸显,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不但可以在预算编制期间充分了解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财政补助的收支情况,不仅可以将预算年度内的收支安排良好的完成,还能在开展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的过程中,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预算执行报告。

(2)对预算监督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施行后,将现金收支的平衡记账纳入了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不仅对预算管理中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还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使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了勾稽关系。既可以满足单位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要求,又兼顾了现行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要求,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具备了规范性,为事业单位会计主体预算、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和绩效管理得到强化。

2.3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施行后,在收入管理上增加了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科目,让资金收入内容更加明晰,利于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在支出管理上,将事业支出科目细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科目,同时增加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等多个科目,将原本单一科目细化,让支出会计核算更加明了。

3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3.1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想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应该以《会计法》为准则,要以法律来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才能在财务管理上,最大限度的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传统的财务观念要进行优化创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新财务制度的认知,最重要的是新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其真正的认知到。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让其加强管理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新会计制度为工作准则,对自身的工作任务要认真的完成。事业单位内的所有部门要加强工作上的协调,对内部的监管制度要进行强化,对于财务管理的制度要不断的完善。

3.2做好新旧会计科目衔接工作

根据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8]3号)文件要求,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新旧账务对接时间选在2019年度开账时,可以无需关注收入、支出要素,重点难点在原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基建“并账”后金额转入“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科目等。事业单位应该及时调整单位会计记账软件的科目信息,实现数据正确转换,保障新旧账套有序衔接。

3.3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严谨化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工作中,要注重对资金的核查和监督。要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不相容的职位,要进行分离。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考核要进行强化,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工作技能考核,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要其加强学习,使其在紧张的环境中提升工作技能。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要求。对于核算及审批的工作,要始终以与标准相一致为原则,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工作要做到透明和公开,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得到有力的提升。

3.4加强预算管理水平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能将本年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之间的差异与本年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体现,进而反向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需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建立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基础上的管理办法,并将预算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完善。其次在编制预算期间,严格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编制原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都贯穿绩效考核机制,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促进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江鹏.关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经贸实践,2018

(1

1).

[2]李燕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

(1

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其他会计   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结余   科目   支出   预算   收入   财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