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碳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 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料资源、公共资源、资本资源。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兴衰, 通过以消耗能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 低碳环保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因此, 作为经济社会进行市场交易的主体, 企业在参与国内外碳排放市场交易时, 建立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的碳会计体系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必要的事情。企业通过建立碳会计体系, 可以合理准确地计量企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为企业参与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撑, 从而获得碳利润。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行业自身特点,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建筑企业碳会计领域相关问题, 正确引导其碳会计实务活动。

关键词:碳会计; 碳交易; 建筑企业; 低碳经济;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各国政府施政理念越来越科学高效, 大家都意识到全球变暖是一个不可回避、亟须解决的问题。多国科学家经过精密研究发现, 从2001年到2101年, 这100年间全球气温将上升至少3.6摄氏度。目前, 学术界、政商界、民众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基本达成共识, 那就是温室气体的肆意排放和超标排放,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 作为经济社会进行市场交易的主体, 企业在参与国内外碳排放市场交易时, 建立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的碳会计体系, 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必要的事情。

(二) 研究意义

 1、碳会计问题研究有利于保护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3年伊始, 雾霾侵扰了我国大部分地区, 美国驻华使馆一直播报的PM2.5数值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环境问题再次被政府、企业、民众所关注。部分外国旅游机构和外国人将北京咳写入中国旅游须知和旅行游记中。雾霾这一恶劣气候现象告诉我们, 如果再不注意保护环境, 蓝天白云和新鲜湿润的空气将成为奢侈品。研究企业碳会计体系中的潜在问题, 将碳排放会计核算纳入企业商业运行全过程, 将碳会计升级成公司治理问题和企业发展战略,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

 2、碳会计问题研究有利于有效评估企业价值。

我国加入WTO后,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 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后, 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国家层面强调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而传统企业中的会计体系并没有考虑资源消耗的问题, 特别是碳排放问题。政府如果出文要求将碳会计体系建立纳入企业财务活动中, 引导企业将企业环境责任纳入企业价值评估制度中, 则能有效体现企业真实价值。

3、碳会计研究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007年, 英国超市巨头特易购要求下属连锁超市中所有商品必须要有碳标签, 即商品备注单中要求注明商品是否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含量比例。该举措一经推出, 大受英国民众的支持和追捧, 有碳标签的连锁超市销售量倍增。随后, 亚太地区的韩、日、澳三国也推出本国商品的碳标签体系。截止到目前, 21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推出或酝酿推出碳标签这一环保制度。我国的出口产品和出口劳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不仅要依靠低价和品质, 还要加入环保这一人文因素。碳会计作为保护环境的会计工具, 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二、碳会计相关理论基础

碳会计是指, 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企业旅行低碳责任,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 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学科。

 (一) 会计学。

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碳会计根植于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所以, 碳会计也主要分为六大要素, 主要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碳收益、碳成本和碳利润。

(二) 产权理论。

已故的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产权理论的奠基人, 其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科斯从正面阐述了产权在经济领域的影响, 他认为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的产权能够妥善处理外部性问题, 解决外部性经济问题, 减少社会总支出, 确保社会资源配置有效性得以在制度框架内延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及其弟子主要研究的是私人产权这一领域。

三、建筑行业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碳会计在我国出现晚、发展慢、体系不统一, 财政部、商务部也没有系统的政令指导。因此, 本文结合行业特点深入提炼, 得出建筑碳会计共性建议, 为其他类似的建筑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一) 碳会计系统指导。

进入十二五规划后, 我国碳会计学术领域的研究逐步丰富起来。可惜的是, 大多数学术探索比较单一、零散、空洞, 还未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财政部、商务部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碳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指导。鉴于建筑行业的粗糙性和不规范性,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碳会计实务就可能出现很多争议和问题。

(二) 碳会计法律制约。

缺乏健全完备的碳会计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约束, 对企业碳会计实施缺乏法律监管, 容易造成企业, 尤其是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时, 有低碳信息相关使用的投资者对获得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有些不诚信的建筑企业利用碳会计进行不合法获利或者进行新领域的布局时滥用碳会计概念。

(三) 碳会计碳排放权计量选择。

碳排放权的计量选择可以从三个部分来阐述:选择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及动态股价。选择历史成本的人认为选择该种模式可以有偿获得排污许可证, 免费取得量按零计算赞同公允价值的人重视现行的市场机制, 而支持动态估价的人认为, 碳排放权可以由非货币转变为货币度量, 运用碳额度进行评估测量。

四、建筑行业碳会计发展建议

(一) 碳会计加大系统指导的研究力度。

目前, 我国资源现状应当和低碳会计理论紧密的联合起来, 并且对我国碳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此外, 我们还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会计理论体系。

(二) 碳会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低碳可持续经济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会同社会组织、典型企业, 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碳会计控制体系, 及时识别和防范碳会计控制存在的风险, 及时找出该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整改, 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做到: (1) 有法可依, 实践要与准则完全匹配; (2) 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在归集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时, 责任界线要清晰。因此, 在做好相关工作、抓好责任界定的同时, 一定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好顶层设计。细致规范的碳会计法规是一系列工作重要性水平的标准, 也应当从法律和规范角度出发, 分层制定有效的范围和制度规范, 将有法可依真正落到实处。

(三) 碳会计全方位、多层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碳会计事业在我国发展缓慢, 而建筑企业特点显着, 其具有周期长、粗糙繁杂、专业人才稀缺的特点。我国建筑企业要正确的运用碳会计这一财务活动, 除了引入外部财会力量、建立专家库, 还需加强自身财务部门人员的培训。如增加培训机会、实行轮岗, 邀请高工对企业进行实务指导。与此同时, 根据人员层次不同, 开设不同的培训, 对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培训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论及启示

目前, 我国已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化的碳交易市场。建筑企业应当意识到对企业内部财务处理人员碳会计实务培训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当让工作人员学习国际碳计量方法学新知识、碳金融发展新趋势。我国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来改善建筑业会计继续教育模式, 推动我国碳会计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在建筑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天皎.碳交易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简述[J].中国矿业, 2007.8.

[2]涂毅, 郝玲.IASB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回顾及影响[J].财会通讯, 2008.7.

[3]周志方, 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 2009.11.

[4]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 2010.1.

[5]胡荣, 徐岭.浅析美国碳排放权制度及其交易体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0.5.

[6]王爱国, 武锐.碳会计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 2011.10.

[7]程会强, 李新.四个方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J].中国科技投资, 2009.7.

[8]于天飞, 沈文星, 黄喜.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分析[J].林业经济, 2008.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论文   会计审计   审计   建筑行业   会计   中国   产权   体系   制度   建议   我国   建筑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