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工作探析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其后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多次提到这一概念。同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更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工作(以下简称人社统计)被赋予开拓新局面的历史使命和宝贵机遇。

一、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统计对判断经济的走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统计工作搞好了,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报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才能有可行依据。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权益维护、包容性增长等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包含的具体内容,与人社工作密切相关,既是党委政府力推的工作,又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人社统计要通过优化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调查分析,发挥促进科学决策,助推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人社统计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风向标。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作为资源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各行业配置情况历来备受关注。什么年纪、受过何种教育、在哪个行业工作、具备何种才能或技能的人最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通过人社统计相关指标能得到直观反映。因此,人社统计应该成为了解人力资源行情的窗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风向标作用。

(二)人社统计是民生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人社统计指标应在反映人社工作全方位情况的基础上,更侧重劳动者创业、就业与再就业、职业培训、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待遇水平等指标的统计;动态反映和评价我国人力资源要素的开发使用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社会公平正义程度和民生幸福指数,帮助政府及时制定完善的领域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三)人社统计是运行发展趋势的预测仪。经济社会运行发展有趋势和规律可循,透过人社统计指标观察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有时会比观察投资消费类统计指标更加直观。如社保扩面征缴、保险中断缴费等重要指标数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行业经营状况、劳动者就业流动情况和收入水平等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投资者投资、劳动者创业就业的重要参考。

(四)人社统计是政府行政绩效的成绩单。人社统计数据不仅是一定时期内人社事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反映,而且是一份综合反映政府相应时期内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等方面工作的成绩单。人社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经常性向社会晒出这份成绩单,既是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的有效途径,又是打造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的有力手段。

二、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多年来人社统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辅助公共决策、行政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但当前仍存在一些与新常态下人社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统计制度改革不够全面深入。统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统计管理填报体制不够科学,普遍存在业务经办主体、数据管理主体和数据填报主体相互分立的情况,协调工作难度大,权责不清情况时有发生。统计工作保障力度不够,基层单位统计工作人员、经费、设备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在客观上制约工作开展。同时,统计分析方法不够科学,统计调查方法有待改进,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统计体系方法不够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一方面未能随着人社事业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动态调整相关统计指标,另一方面部分统计指标内涵不清,外延不周,未能充分考虑业务实际情况,让基层填报人员难以掌握。统计工作方法不够完善,目前多采取填报人员分部门取数、汇总层层上报的填报方式,随着统计工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参与统计工作的部门逐步增多,各部门对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采取的调查方法和统计软件不相同,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三)统计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滞后。受编制和经费制约,基层人社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统计部门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一般将其挂靠在内设部门或由工作人员兼职负责,人员更换频繁且职责落实不到位。现有兼职统计人员因本职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统计专业化学习培训不足,造成统计理论知识欠缺,统计工作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工作水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统计分析和写作能力普遍缺乏,都给统计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四)统计工作任务执行力不够强。统计工作强调时效性和准确性,尽管实际工作中普遍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但部分地区制度流于形式,统计工作要求较松、较软,导致报表上报不及时、数据统计口径有偏差等问题屡屡发生,给统计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统计工作随着人社事业发展不断变化发展,每年上级部门都会部署新的工作任务,但有的地区和部门满足于一般性传达贯彻,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统计工作难以形成特色。

三、新常态下做好人社统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新常态下,人社统计工作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人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及时调整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指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效率;强化统计分析运用,多选题,选好题,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支撑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增进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统计综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整合统计报表制度,构建多元化统计调查体系。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实施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分析,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建立统计数据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统计归口管理,统一报表制度,统一数据管理,统一上报发布,统一对外协调。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认真组织统计数据的采集,加强对源头数据质量的控制,保证数据的衔接。

(二)推进统计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人社统计数据随事业发展而剧增,统计手段和方法创新尤为重要。要有计划地进行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新优势实现统计手段革新,改变各层级统计系统网络不通、层层汇总上报的现状,逐步推广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单机版模式向网络版模式的过渡。要推动分析方法多元化,根据统计数据的不同属性、反映的内容和分析目的,灵活采用对比分析、动态分析、因素分析、模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方法,做到数图结合、图文并茂,提高统计分析质量,运用科学方法加强预测性研究,实现统计服务由以提供统计数据为主向提供数据咨询与政策建议并重转变。

(三)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创新。随着行政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统计范围和对象的逐渐扩大,传统单一普查统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把统计范围逐步由公共部门领域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把统计对象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扩展到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对统计指标体系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取消不能客观反映工作实际的指标,减少静态指标,增加动态指标。在统计调查方式上,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更灵活地获取管理工作急需的有关数据。

(四)强化统计调研分析成果的转化运用。数据是人社部门的核心资产,只有多出统计成果,促成成果转化,才能放大数据这一核心资产的价值。一要鼓励并通过机制保障统计调研分析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把紧贴人社改革前沿、聚焦社会热点、破解发展瓶颈等方面的优秀统计调研分析成果评选出来,建立优秀成果数据库,扩充核心资产。二要推动统计调研分析成果转化,对创新性、可行性均较强的优秀成果,要排出立项计划,并通过建立与外部研究机构的合作联系,进行深入研究,条件成熟时加以实施。

(五)加强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做好人社统计工作,关键在于抓好统计队伍建设。加强统计工作人员专业化学习培训,通过统计人员业余自学、邀请专家授课、派出深造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统计法规制度、统计专业知识、人社业务知识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人员使用上,既要尽量把年轻能吃苦、业务经验丰富、信息化技能强、分析写作功底扎实的人员选拔到统计岗位上,又要注重发扬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精神,通过工作协作促进队伍融合,进而促进统计创新出彩。此外,针对执行力不够强,统计时效性、准确性和创造性欠缺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评比办法,将统计工作纳入各层级目标考核体系,赋予应有分值权重,严格考核评价标准,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促进统计工作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论文   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   统计工作   常态   指标体系   探析   统计数据   社会保障   经济发展   指标   部门   人员   方法   数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