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清泉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清泉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清泉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精品源自英语

摘 要:宗教旅游具有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的特征。清泉寺是四川省南充市近郊宗教旅游的主要场所,也是农家乐集中的分布区域。清泉寺在南充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清泉寺景区在旅游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建议举办宗教活动推广宗教旅游,改善和提升清泉寺景区的旅游地形象,从而促进南充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南充市产业结构。

关键词:宗教旅游;南充;清泉寺

一、清泉寺景区概况

清泉寺位于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山上,有嘉陵江水从旁绕过,创建于公元1009年北宋真宗年间,后经明、清修缮,为今天的清泉寺。清泉寺为南充市的四座宗教寺庙之一,距市中心有近10公里,距市政府新区1.5公里。1984年清泉寺被批准为四川省南充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古朴优雅,靠山依石,错落有致,雕廊画柱,朱门红窗,晨钟暮鼓,木磐、梵语之音不绝于耳,香烟缭绕,使人油然而生脱尘超俗之意。寺有三间天王殿、五间三圣殿、九间僧舍,400平方米藏经楼,两个钟鼓楼,汉白玉的密石石狮两对,3.3米高的汉白玉千佛塔一座,六吨重露天观音像一座,大小木、泥制佛像40余尊。现在的寺庙中又修建和新建了许多建筑,整个寺庙显得规模更加宏大,在寺庙中还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寺东侧400余年20米高笔直的古松与西侧高3米、长15米的榆龙树匍匐而长,蜿蜒盘绕,像一条活生生的巨龙相对称。

二、清泉寺在南充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清泉寺是四川南充近郊宗教旅游的主要场所,也是农家乐比较集中的地区,南充共有宗教寺庙场所四处,只有清泉寺和西山风景区的栖乐山寺对南充市的影响较大。清泉寺在旅游高峰时的旅客人数是西山风景区内栖乐山寺的4~5倍以上,而且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清泉寺的宗教旅游收入比较可观。虽然清泉寺宗教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其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至十九日、六月十八至十九日、九月十八至十九日及春节期间,旺季很短,淡季相当长的特点,然而其旅游直接年收入仍可达300多万。同时,还带动相关的旅游商品市场的兴起,公交系统收入增加,高档农家乐的出现,景区周围的餐饮业、娱乐行业不断发展和升级,间接的旅游年均收入可达800万以上,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笔者在清泉寺景区大门外的公路连接带区域,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走访调查,对2003年和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比较明显的变化,如表1所示。

三、清泉寺旅游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加大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南充拥有悠久的宗教历史背景,深厚的宗教文化,丰富的宗教景点,可将清泉寺和南充市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开发,推向市场,但是目前南充市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对宗教旅游的开发力度也还不够。

南充坐落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素有“丝绸之乡”、“果城”之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涌现出了纪信、陈寿、朱德、罗瑞卿、张澜等杰出的人才。南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是三国国际文化旅游热线的必经之道。目前,南充市已开通两条国际旅游线路:一条是“将帅故里游”,一条是“三国遗迹寻踪游”。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宗教旅游活动

旅游景区景点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宣传促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1]。在宗教旅游宣传中,必须重视宗教活动的作用。目前,清泉寺的客源地也是南充当地,为了吸引外地旅客来清泉寺景区,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

大力开展宗教旅游文化活动,形成的宗教旅游模式。以宗教寺庙的历史事迹或传说典故为题材,开展相应的宗教旅游文化活动,形成“教商交融、寺市互动”的宗教旅游模式,促进南充旅游发展。如果举办大型的宗教旅游活动,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2006年8月18日在峨眉山金顶,举行了十方普贤圣像开光法会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国内名山大寺、东南亚诸国着名佛教寺院的108位大德高僧悉数汇聚金顶,为金顶古老的华藏寺恢复重建落成和全球最大的普贤圣像开光,国内外近100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旅客和信众上万。由此可见,宗教活动的开展对于宗教旅游的促进作用是相当大的。

(三)走宗教旅游的生态化之路 由表2可看出,在国家公布的前三批共11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宗教景观数达57个,比例高达47.9%,说明了宗教景观风景名胜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泉寺于1984年被四川省南充市设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也较好,应当走生态化的旅游发展道路。

(四)规范交通运输,开行专线旅游公交 建议在高峰期,开设专线公交,起点站设置在五星花园,经人民中路、果城路、滨江大道、市政府新区,到终点站清泉寺大门。清泉寺寺庙大门外近1 000米左右的地方,建一个公交终点服务站,方便旅客乘车。票价按通票收取,淡季每人每票1元,高峰期,每人每票2元。

(五)治理景区大门外连接道,规范小商品市场

景区距南充市政府新区1.5公里左右,该路段现在已经改为水泥路面,但是路面很窄,部分路段不足3米宽,需要加宽,连接段道路质量也较差,需要维修,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

寺庙大门外近1 500米长的连接道上,两旁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现象相当严重,95%以上的小商小贩都是当地的农民,经营的商品大多是香蜡纸钱、小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小食品等,档次较低。建议南充市政府、景区管理委员会或社会投资者出资,在景区大门外,修建景区小商品市场,统一规范和引导农民商贩小市场。

(六)扩大景区面积,美化景区环境

整个景区坐落在清泉山上,四周均为低地,景区面积很小,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建议扩建景区,可以向市政府新区方向发展,该方向地势相对平坦,还可以和市政府新区连成一片,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景区的环境卫生也有待改善,在旅游高峰期,在景区内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有损景区的旅游形象。应当增加景区保洁人员,随时清理景区卫生。当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旅客的环保意识,让旅客自觉地爱护景区的环境卫生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2]曹绘嶷.剖析中国的“宗教旅游热”[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2).

[3]罗福源.中国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

(1).

[4]李萌.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原则[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

[5]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

(4).

[6]方百寿.论宗教旅游的生态化趋向[J].社会科学家,2001,

(1).

[7]孙岩,王君.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五台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五台山研究,2005,

(2).

[8]郑嬗婷,陆林.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   南充市   清泉   南充   宗教   旅游   景区   旅游资源   寺庙   旅客   市政府   现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