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高物流管理教学创新

探究职高物流管理教学创新 探究职高物流管理教学创新 探究职高物流管理教学创新 划

教育理念滞后目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而这些理论已经和当前先进的市场理念脱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套合理的、标准的、规范的教学软件来引导辅助学生按照行业规范去熟悉物流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导致无法培养出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也难以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模式落后商业、储运、物资等众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的重复性叠加难以构成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是众多产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的综合性整体。对于当前的高职高专教学而言,其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尚保留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刻印记。重复设置专业课程,缺乏实践引导,物流教学的条块而分割严重,许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教育理论视域狭窄,不能满足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导致教学整体水平仍停留在物流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教学内容陈旧物流管理涉及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英语)、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使其成为一门综合性、复合型、应用性极强的新兴学科,然而,目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所教授的物流理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师资力量薄弱由于物流发展在我国时间较短,物流管理专业对高校而言算是新兴专业,物流管理教育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绝大对数教师飞物流管理专业科班出身,而是跨专业教授物流管理,自身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深度掌握不够,同时缺少必要的实践经历,使其无法承担有效的教学任务。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模式特色。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开发课程体系,订制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解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弊端的出路。校企合作的主要路径如下:从实训实习方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物流系统实训为主(物流实训室),到公司现场实习的机会不多。应该多联系物流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让学生到公司进行短期实习,让他们对今后的工作有较清楚的认识,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从课程设置方面例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专业必修课如:物流基础、物流设施设备、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货运代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与报关等都比较合理。但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下列建议:新增《物流专业英语》、《物流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等基础专;《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相当重要,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

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 结语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思路,既然培养输送的物流人员和企业需求的物流人员存在很多对接上面的差异,那么,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以优质生源与更多物流企业建立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突出展现“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使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明朗。另一方面,为提升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水平,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升物流师资水平、开拓实习基地、规范考证培训等,培养出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准也实践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进而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论文   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   职高   人才培养   深度   水平   理论   物流   产业   人才   专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