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论文关键词:上蔡县 文化 旅游 产业 对策

论文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壮大的一种新型业态。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旅游吸引因素尽管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河南是文化大省,如何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各地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发展难题。为此,笔者针对千年古县——上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着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着名文士、庐江太守桓宽,清代方志学家张沐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蔡县是文物大县,文物景点遍布县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两地(蔡国故城和楚国贵族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地(蔡侯墓、李斯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伏羲画卦亭、陈庄民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蔡侯望河楼、漆雕开墓、蟾虎寺),馆藏文物3141件,旅游景点遍及全县。

上蔡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和历史文化产品独具特色。雕花桃核扣和茱萸绛囊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名酒状元红,曾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杨集毛笔誉满天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案头之宝。

二、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着力打造重阳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坚持从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一)不断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设立了上蔡县旅游投诉电话,制作了《上蔡县旅游景点路线图》;建立了上蔡县文化旅游网站;蔡明园公园、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成功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游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全民旅游管理意识;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次以上。

(三)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文化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共584万,用于文化馆维修、图书馆设备购置、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备购置、73个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扶持49个农村业余表演团体;建成了279个村级服务点;扶持28个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队购买了部分服装、道具及器材;加强了伏羲画卦亭、楚国贵族墓地、蔡国故城墙、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文物景点的保护与整修;完成了蔡国故城墙、文化馆、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开发保护规划及项目资金的申报;上蔡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文物局。聘请专家对博物馆、李斯林园和蔡国故城带状公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

(四)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规模。重点塑造了古蔡文化、重阳文化,围绕重阳文化之乡这一品牌,研究开发反映重阳文化的系列产品,如:重阳茱萸绛囊、桃核雕花、菊花酒、老人拐杖和“白云翁”毛笔等产业,走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在全国打响古蔡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积极承办了八届“重阳文化节”,逐步打造成具有上蔡地方特色的、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文化节会。立足上蔡县地域文化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强与海内蔡氏宗亲的联系,宣传弘扬上蔡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上蔡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抢救和保护了上蔡特有的雕花核桃扣、芦花靴、茱萸绛囊等传统制作工艺品。挖掘研究重阳节两大节庆佳品菊花酒、茱萸绛囊,尤其是茱萸绛囊顺应人们企盼福寿吉祥的向往心理,倍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诸国侨民的喜爱。

三、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景区基础薄弱。上蔡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品位低,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文化内涵不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景区景点档次低,既满足不了县内文化旅游的需要,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旅游规划严重滞后。上蔡县文物景点虽多,但都处于待开发状态,缺乏保护,更缺乏中长期文化旅游规划。由于文物景点以古代遗址为主,没有太多观赏价值,部分古建筑过于破旧,有的文物景点受损严重,如蔡国故城遗址、李斯墓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景点上面有耕种现象。县文物库房为危房,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十分不利,一些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三)旅游开发缺乏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有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上蔡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

(四)旅游商品档次不高。旅游商品虽然种类丰富,但由于规模小、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甚至不顾长远利益,搞无序竞争,导致旅游商品形不成品牌,上不了档次,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铁锅、毛笔、雕花、香囊等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比较紧俏,但就发展现状而言,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四、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产业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成立文化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精品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来上蔡投资举办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

(三)强化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切实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凡从事旅游业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旅游区(点)从事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严禁无照无证经营。各类经营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   上蔡县   上蔡   国故   茱萸   文化   景点   重阳   旅游资源   文物   对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