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1世纪西藏经济的腾飞(1)论文

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有关西藏经济建设的新资料、新信息,全面展望西藏今后在农业、交通、能源、水利、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要把宏伟目标变成美丽现实应采取的原则及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将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我国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所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也必然能够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西藏在西部的位置突出,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8,东接四川,东南与云南毗邻,北临新疆,东北紧靠青海,南边和西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成为我国西南、西北的天然屏障和通往南亚的重要门户,可见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藏自治区党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极好机遇,设计了一幅 !" 世纪西藏经济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从新世纪开始,我区将进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奔小康进程,全力迈向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时期,我们将在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创新中发挥后发优势,在追赶中实现新的跨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十五’末进入西部地区前列;到2010年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到 !" 世纪中叶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宏伟目标。”这幅蓝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再过5年、10年、50年,西藏经济经过三级跳,从我国西部地区后列,跃入全国的前列,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兄弟省市平起平坐,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西藏21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计划《纲要》尚未出台,但从《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及近年有关西藏经济发展的报道中已经初露端倪。

这里笔者就自己所搜集到的点滴材料加以概述,以便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一 21世纪上叶西藏仍把发展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引导农牧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轨道,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变,使农牧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粮食、油菜籽、肉类、奶类的年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10万吨、30万吨和45万吨,大大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农牧区坚持和完善“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农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牧区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为了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战略,避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式的封闭单一经营,必须赋予“两个长期不变”以新的内容,在稳定家庭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双层经营体制,“就是把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这两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统与分两个层次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既能继续保持和调动群众分散经营的积极性,又能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 逐渐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紧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的结合,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二)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是一种围绕资源开发,土地开发的新型农业开发,它与常规农业不同:

1、规模化。开发面积不少于1万亩。

2、科技化。大量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如机耕机播、优良品种、化肥深施、田膜覆盖、旱作农业、病虫草害防治、模式化栽培、复种套种等等,促进农业生物化进程。

3、产业化。培植当地优势产品,带动本地区农业快速发展。

4、现代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5、规格化。把农业综合开发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新格局。

目前西藏已经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有三大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即“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尼楚河)农业综合开发区、尼洋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三江流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农业综合开发区。在大的开发区下,各个地区又有许多农业开发基地,如拉萨市蔬菜生产基地、日喀则的优质油菜开发基地、山南的粮食生产基地、林芝的干鲜果品生产基地等等。

(三)畜牧业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方针,加强草场建设,加快畜种改良,提高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集中投资建设三个畜牧业综合开发工程:藏北(那曲)草原畜牧业综合开发工程、藏西北(阿里)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工程、藏东(昌都)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工程,并建成一批畜禽饲养、屠宰、储运和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和推广科技养殖,如牦牛本品种选育、牦牛冷冻精液研究与生产推广、黄牛改良、绵羊改良、家畜疫病防治等。 二 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 缓解“瓶颈”制约,是西藏21世纪经济腾飞的关键。

(—)交通

1、公路。以“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作为建设重点。

“三纵”,即青藏、滇藏、新藏三条国道呈南北走向。“两横”,即川藏南线、中尼公路,川藏北线、那(曲)昌(都)公路、安(多)狮(泉河)公路呈 东西走向。

“六个通道”,即然乌——察隅,曲水——错那,仁布——亚东,拉孜——樟木,巴噶——普兰,那不如——什布奇,六条通向边境口岸的辐射公路。“三纵两横、六个通道”主骨架公路,覆盖西藏主要行政、经济区,沟通与西藏毗邻的四省区和周边国家及地区。

同时,由于西藏公路等级低,平均不到四级,所以要有计划地建设高等级公路,建设好干线公路和拉萨通往各地区的骨干公路,有条件的地段(如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拉萨——那曲)拟建设高速公路。目前西藏还有20%乡未通公路, 世纪中叶要达到100%乡通公路。

2、铁路。铁路运输费用低、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能高,但西藏却是全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极大地制约了西藏经济的发展。

最近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公里。

通过这条铁路,可将青海、新疆、陕西的大量煤、石油等能源输送进藏,又可将西藏丰富的木材、矿石、畜产品输往内地,使西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场、大流通,这对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加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江泽民总书记指示:“修建青藏铁路十分必要,应下决心尽快开工。

” 除近期开工修建青藏铁路外,21世纪还拟将修建甘藏铁路(自甘肃兰州至西藏拉萨,全长2126公里)、滇藏铁路(自云南大理至西藏拉萨,全长1594.4公里)、川藏铁路(自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全长1927公里)。到那时从全国各地去西藏,或从西藏去全国各地,就快捷方便多了。

3、航空。继续发展航空事业,在扩建拉萨贡嘎机场和改建昌都邦达机场的基础上,拟在林芝、阿里新建两个大型机场。

目前西藏民航已开通了拉萨到北京、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西宁 - 条国内航线和拉萨到尼泊尔的国际航线。今后将增辟区内外、国内外多条航线,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拟增辟的航线有:拉萨——林芝、拉萨——阿里、拉萨——那曲、拉萨——上海、拉萨——桂林、拉萨——昆明、拉萨——香港、拉萨——仰光、拉萨——曼谷、拉萨——卡拉奇。

(二)能源

1、水电。西藏水能资源极为可观,据统计,西藏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量的30%,所以在西藏搞能源建设必须坚持“以水电为主,多能互助”的方针,大力发展水电,重点勘测、规划、建设被联合国列入 21世纪十大超级工程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电站,即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附近开凿一条36公里的隧洞,将雅鲁藏布江的水由派区直接引到墨脱县的里冬桥,便可获得2190米的落差,可建起装机容量为6000多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是三峡电站装机容量的3倍),将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当然,各地区、县的中小型水电站也要抓紧改造和建设,并完成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拉萨电网同山南、日喀则电网联网),不断扩大电网覆盖面。

2、太阳能。西藏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年平均日照在 3000小时以上,因此要加大太阳能利用的力度,依靠太阳能解决各偏远地区和各分散居住群众的生活用电,广泛建立太阳能电站、太阳灶、太阳能热水系统。

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太阳能开发利用中的技术问题,在西藏形成一支全世界最先进的光电产业。

3、石油。西藏原油匮乏,每年国家要向西藏供应15—18万吨石油。

而据有关资料表明,青藏高原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的“特捷斯构造城”中段,与之毗邻的西段是世界著名的中东波斯弯大油田,东段是东南亚、印尼等重要含油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1997年7月新星石油公司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那曲班戈境内),打出第一口原油井(伦浅3井),经综合测算伦坡拉盆地含油气远景资源量为2亿吨。

21世纪西藏石油资源将得到全面开发。

(三)水利 西藏的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20余条。我国著名的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都发源或流经西藏,据水文资料统计,西藏境内水资源总量为4022亿立方米,为全国之首,而西藏的农田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搞好水利建设十分重要。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已对年楚河、拉萨河作了治理,修建了拉萨中干渠、仁布县解放水渠、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杜琼提灌站等水利工程,为西藏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从总的来看,西藏的水资源远远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当今我国正面临水贫困,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2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10,低于人均3000立方米的轻度缺水标准。

据统计,我国有2/3的城市缺水。缺水还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 全国荒漠化面积达1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9.6%,所以朱镕基总理指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此,由张世禧教授领衔有80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西藏大隧道工程计划课题研究小组,正在加紧研究这项利用西藏丰富水资源造福祖国人民的宏伟计划。 所谓“西藏大隧道工程计划”,就是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日喀则地区,海拔为3836 米的谢通门县,修建一座大水库,用三峡截流的方式,建筑高水坝,壅水高程达4200米,然后由谢通门水库到昆仑山的喀拉米兰山口下长达780公里的隧道线上,每距40公里开凿一口竖井,共约18口,竖井的深度为300米左右,隧道的进水高程为4350米,出水高程为4000米,计有350米的坡度。

这条隧道和竖井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穿行,滚滚水源最后输往海拔1000米干涸缺水的新疆塔里木盆地,计有3350米的落差。第一座隧道完工后,继续建设第

二、第三座隧道,在各个隧道出水口,可利用高达3000米的高水位落差,兴建梯级水力发电站。此项工程如果完成,将大大改变我国水贫困的现状:

1、大隧道每年将300亿立方米的雅鲁藏布江水引入塔里木盆地,使面积为91万平方公里,计约8亿4千万亩严重干旱沙化的土地得到灌溉,沉睡的沙漠和戈壁生长作物,披上绿装,使我国的可耕面积一跃而为亚洲第一,并一举解决2亿人口的吃饭和就业定居问题。

2、大隧道输水十余年后,多余的水量可引至河西走廊和内蒙古等地,以改造荒漠化的土地和提供用水,并改善大西北的气候,其受益的面积将占国土的一半,可使国家免受 2560亿元的经济损失,原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也将披上绿装,一举解决3亿人的工作和住房。

3、大隧道兴建的三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亿度,大大缓解西藏及邻近省份用电需要。同时西藏每年可收入电费和水费数十亿元,可以用来改善群众生活和实施各项经济建设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其它   西藏   雅鲁藏布江   那曲   林芝   日喀则   拉萨   世纪   农牧业   隧道   公路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