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人世以来国内汽车 企业 开展海外经营的现状,指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海外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化效益,有效实施海外经营的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汽车 工业 贸业 风险

我国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不断提高,2005年产销各类汽车超过570万辆,汽车业产值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4%,实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口81.6亿美元,首次实现了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的 历史 性突破。但是,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与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业规模提升和海外经营。如何加快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现实选择。

1我国汽车企业实施海外经营的现状分析

入世以来, 中国 汽车产业日益 发展 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服务、销售和研发体系,具备了强大的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纺织材料、加工设备、零部件和 电子 元器件等制造业配套能力和汽车制造技术,并具有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开始参与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开展竞争。

1.1进出口规模

人世以来,我国进出口汽车规模迅速扩大,在2005年实现了机电项目下汽车产品贸易顺差,汽车产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进口金额,实现了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情况(如表1),

1.2实施主体

1.3经营方式

(3)绿地投资式,即直接投资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①海外建厂,国内汽车企业根据海外市场多样化及有效规避政策风险的需求,通过品牌输出,开展技贸合作项目,在劳动力多、价格低、需求大或出口能力强的地区寻找合资合作伙伴,通过直接合资投资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如奇瑞汽车与23个国家签约出口整车或CKD方式生产汽车,并计划2007年出口美国;中兴汽车计划在北非、南美、俄罗斯等地建立4 5个CKD工厂。②设立海外经营子公司,在世界各地自由港、转口城市寻找合资合作经营的伙伴,设立海外经营子公司,扩大产品辐射力及渗透力,提高国际市场覆盖率及影响力,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及经营成本。如上汽集团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扩大海外影响,有效整合资源。

1.4经营区域

2国内汽车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风险分析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既面临着国际汽车产业大转移的 历史 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白热化的严峻挑战,国内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将日益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为提高竞争实力,国内企业必须主动参与世界汽车业的国际分工,利用在技术、资本、管理、市场方面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海外经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 工业 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化效益。但应清晰地看到目前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海外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2.1 政治 风险

一些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或者国家利益的考虑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并多方位强化对华遏制战略,试图阻碍中国 经济 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采取某种干预性措施比如制裁、国有化、没收、财产毁损等手段,限制某些行业、区域或某种类型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面临内战、边境战争、骚乱以及与政治因素相关的恐怖事件所造成人员伤亡或人身安全失去保障等非企业自身行为所引起的政治风险。

2.2反倾销风险

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出发,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量非常少,技术含量不高、相互替代性强,技术壁垒程度低;同时东道国产品市场准入壁垒较低,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国内企业大多采取“低价竞销”的营销策略,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一旦东道国出于保护其国内产业的需要,认定中国汽车企业有出口倾销嫌疑,招致东道国的反倾销起诉。而企业的倾销行为一旦被裁定成立,就会被东道国施加高额反倾销税,可能会使从事该项产品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放弃培育多年的目标市场。

2.3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汽车及零部件的价格一般是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在国内实行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的今天,存在人民币汇率的不规则波动,国内汽车企业在进行进出口业务及对外投资时,就难以估算费用和盈利,由此产生的汇率风险称之为汇率的贸易性风险。同时,对于出口型或有部分出口业务的零部件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减弱,直接影响到产品出口。在国际 金融 市场上,国内汽车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活动使用的是外汇,如果外汇汇率上升,就会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变化甚至可以吞噬企业利润,此种汇率风险称之为金融性汇率风险,由于汇率波动频繁,难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管理汇率,国内汽车企业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2.4技术风险

2.5出口风险

国内部分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尽管整体外向度低,但发展极不平衡。一是国内制造的整车出口实力不强,零部件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出口产品结构中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比例较低,产品结构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是产品质量还不过硬,尤其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大部分汽车出口企业未建立独立的售后网点和体系,难以开展有效的售后服务。三是质量标准认证、成本竞争力及运输交货是目前制约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重要影响因素。

2.6商业信用风险

国内汽车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涉及进出口、中介、汇兑、保险等诸多环节,任何环节的失信行为都可能使交易失败,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同时,国内汽车企业急于消化过剩产能,可能急于开拓国际市场,不注意考察合作伙伴的资本实力和商业信用,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就大幅度地开展海外贸易投资,最终因为商业伙伴的失信甚至诈骗行为而蒙受巨额损失。

2.7知识产权风险

跨国汽车公司以其强项技术专利为基本专利,对其改进技术及外围相关技术均申请专利,形成一个由基本技术同外围相关技术一起构成的专利网,从而形成专利壁垒,使国内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知识产权壁垒。同时,国内汽车企业面临着跨国汽车公司恶意申请专利,在获得专利授权后用于不正当竞争或者直接攫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并使用知识产权专利侵权诉讼国内汽车企业,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面临着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3国内汽车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实施海外经营战略,应积极指导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综合评估,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同时加强海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出口基地,搭建跨国经营专业化信息平台,并加紧扶植自主品牌企业,支持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鼓励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开展海外直接投资,扩大市场经营范围,进一步适应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

3.1加强做好跨国经营风险评估,提高海外经营抗风险能力

按照东道国政府与我国政府关系亲疏程度,综合分析判定目标国的总体政治、经济及市场形势,据此以筛选相对适宜的海外经营目标国。一是从宏观方面,注重东道国政府目前的能力、政治风险的类别及稳定程度的风险评估,以确定政治风险程度,力避政治风险。二是从产业方面,注重东道国产业发展环境、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进入壁垒程度,力避政策风险。三是从市场方面,注重分析评估市场准人条件、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及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等因素,以确定市场竞争程度,力避市场风险。

3.2加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搭建专业化信息 网络 平台

参照国际经验,零部件生产企业依托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一是积极筹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支持汽车大集团与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拓展国际汽车市场。二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健全汽车零部件出口服务体系,搭建面向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的专业化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三是积极提高品质竞争力和效率,强化国内企业作为研究开发基地作用的同时在投资国促进本地化生产,努力扩大海外投资,寻求双赢局面。

3.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精通外语以及了解国际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是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汽车企业为海外经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先支持。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构建汽车产业外向型人才培育平台,着力培养一批精通外语、 法律 、管理、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

3.4加紧扶植自主品牌,保持汽车产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向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是在扩大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同时,积极推进整车特别是乘用车加快进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自主品牌企业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中的带动作用。二是设立出口基地专项扶持资金,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体系的作用,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出口。三是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提高出口市场准入门槛,注重建立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出口秩序,促进保护知识产权。

3.5加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按照国内汽车市场发展需要与国际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一是从产业技术人才、零部件规划路线、整车配套要求、产品技术手段等方面,扶植部分已有技术基础的重点企业,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在技术改造、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通过合资合作、联合组建等形式成立研发中心,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   汽车企业   东道国   风险   海外   汇率   零部件   对策   建议   零部件企业   国内   汽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