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制度

论文摘要:一国的外汇储备应当保持总量适度结构合理。以我国现在外汇储备制度进行实证分析,推导我国外汇储备量最适度规模与我国目前实际外汇储备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外汇储备量过多,应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收益最大化。

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 管理 完善

一、外汇储备管理制度

外汇管制(foreignexchangecontro1)亦称外汇管理,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通过制定有关、法规,指定或授权某一机构对其境内和其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的一切外汇收支活动实行管制。

从实践看,分档管理通常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在单一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内部设立相互隔离的资产部分,另一种模式是分别设立不同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韩国是采用第一种管理模式的典型。从1997年开始,韩国将储备资产分为流动部分、投资部分和信托部分进行分档管理。流动部分追求高度流动性目标,它由美元存款和短期美国国库券组成,每季度根据储备现金流来决定合适规模。投资部分追求较高收益率目标,它投资于中长期、固定收益,其资产的币种构成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韩国银行的外债币种结构、国际收支币种结构以及全球主权债的规模,其他中央银行的币种结构也作为参考。信托部分则由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管理,在提高收益率同时也向其学习先进的投资知识。新加坡则是第二种管理模式的典型。毅加坡外汇储备由新加坡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分别持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持有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及作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保证,以维持新元汇率的稳定。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通过全球6个海外机构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上对股票、货币市场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和特殊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其目标是以较高利润为导向,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

二、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

对我国外汇储备脆弱性的认识:当前有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我国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源于巨额的净资本流入,基本上是对外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笔者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是否具有所谓的脆弱性必须建立在综合分析体制、信心和来源的基础上。首先,就体制而言,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为目标的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进程本身就是所谓的”放大效应”逐步得以削弱的过程。同时,由于现行体制下居民的外汇需求尤其是投机性和性外汇需求受到严重抑制,造成外汇成为”稀缺性”资源。建立在对本币缺乏充足信心基础之上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增长在第二个层面也具有了一定的脆弱性。最后,就来源而言,笔者认为来源于账户的外汇储备并不必然具有脆弱性,关键在于输入资本的期限结构和使用效益。如果流入本国的资本主要为中长期资本且在偿还期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则在相当程度上可避免由于集中性资本外流对外汇储备可能造成的冲击;同时,如果本国能够相对高效运用借入资源,具备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就能增加本国净财富,最终从跨时贸易中获益因此,我国外汇储备具有借入储备的性质并不成为其具有脆弱性的充分条件,现行的不完善的外汇形成机制和僵硬的汇率制度,才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脆弱性的真正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使我国外汇储备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只有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外汇形成机制和灵活的汇率制度。

三、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制度

如上所述,我国外汇储备不仅要承担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而且也要满足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对其规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经济亟待发展而相对较长时期内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也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如何在不影响其基本职能发挥的前提下寻求适度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外汇储备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加强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予以弥补时,政府面临三个层次的政策选择:一是一国可以动用外汇储备或向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借款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二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特定的、金融及贸易政策改变支出的总水平和支出在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之间的比重。三是选择上述两种政策适当的组合。因此,一国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越强,它所持有的国际储备量就可以较少。当前,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诸多优势,拓展融资的范围、渠道和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融资能力,不失为减少对外汇储备依赖的一个重要思路。再者,改善微观经济基础,加快经济调整的速度。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对于长期性国际收支赤字一定规模的经济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国际储备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减轻国内经济的需求,降低国内经济调整的成本。所以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国内经济调整速度的快慢和外汇储备变动就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因此,要达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持有外汇储备的最大收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加快国内经济对变动的敏感度,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可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国际储备的要求和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呈负相关系,汇率变动越富有弹性对经济的快速调整越有利。因此短期内适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范围同时增加人民币的对外可兑换性,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对外汇储备依赖的重要政策手段。从中期看应适时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创造良好的基础为此,可以考虑将现行的管理浮动制向可调整的钉住一揽子货币制转换。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证券金融   金融研究   外汇储备   储备量   我国   国际收支   新加坡   汇率   外汇   规模   经济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