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发西北沿边地区区域市场的方法略论(1)论文

[摘 要] 北宋一朝,宋政府通过羁縻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维持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王朝传统的贡赐贸易。不断调整贸易地点和商品种类,尊重下层民众情感,逐步扩大了榷场贸易。

论文关键词】 北宋 西北地区 区域市场 羁縻 终宋一代,西北地区一直是北宋战马和粮草的主要来源地,在这一地区建立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也是宋对辽、西夏战争中尽力争取的对象。宋出于招抚和联合蕃部、购买军需品、获利助边的需要,积极、主动开发这一地区的区域市场。

北宋对其的期望,李宪在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时一语道破:“熙河、岷州、通远军各置榷场,贸易百货,以来远人,获利助边。”由于这一地区形势的复杂,市场的开发颇为困难,为此,宋政府采取了各种方法。

首先,宋羁縻这一地区的部族首领,维持这一地区与中原传统的贡赐贸易。宋初,沿边诸族内附,宋政府先后在宋夏交界地带设立了仪、渭、环、庆、泾、原、秦、阶、延、文州,镇戎军等地方机构,宋对各部首领无论大小一概予以册封、赏赐,他们皆向宋纳贡。

对劲敌西夏,宋先后册封李彝兴太尉;李克睿自权知州事、受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李继筠检校司徒、定难军观察留后;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感德军节度使、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充定难军节度等职,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两万斤,德明立刻献御马二十五匹、散马七百匹、骆驼三百头谢恩。直到乾兴元年,德明美岁旦、圣节、冬至皆遣牙校来献不绝,宋回赐也颇为丰厚。

河西吐蕃六谷部,此地扼河西走廊交通之枢纽,农牧业均很发达,既是内地取得良马的重要场所,也是西域、中亚、欧洲诸国来宋贸易必经地,六谷首领折逋施、折逋游龙钵、潘罗支、厮铎都都与宋庭保持者友好关系,宋庭对六谷首领一贯厚予封赐,因此,从宋立国一直到六谷族败亡,六谷族一直与宋保持者贡赐贸易,并且由于它的保护,西域、西亚诸国与宋的贡道丝绸之路北线的灵州路一直畅通,贡赐贸易不绝。厮政权自从建立就同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宋极力拉拢厮,给厮头衔颇多,主要有西蕃邈川大首领、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洮州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洮州凉州诸军事、洮州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武威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实封两千四百户。

厮死后,其子董毡嗣为保顺军节度使,后改为西平节度使,继而晋封为武威郡王。阿里骨嗣位后,又册为河西军节度使、宁塞郡公,后其子瞎征继位,宋王朝赐以“赵”姓,更名赵怀德。

宋政府对于吐蕃的朝贡持欢迎和鼓励的方针,除过按惯例,回赐的物品远远大于进贡的物品外,此外,宋政府的赏赐、俸赐、诏赐也较为丰厚、频繁,对朝贡中的假冒伪劣品不但不予以没收,惩处,却照样给予赏赐,如元符元年瞎征贡的假香就是一例。赏赐禁品,以酒等犒赏朝贡蕃部等。

据有些学者统计,厮政权及其所辖的各部首领从1015年 1104年90年间,进贡45次,最多一次贡马五千匹,宋回赐150余次。此外,厮还接替六谷族继续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厮对经过其辖境的“吐谷浑路”上的过往贡使、商人采取友好态度,提供食宿方便,并允许在青唐建立货栈屋宇定居贸易,有时还派军队接送商队或使者出入境,战争期间,还曾派军队直接护送西域商人到京城。《宋史.回鹘传》载,甘州回鹘首领夜落纥之贡使因被夏人抄掠而改道青唐后,厮“乃遣人援送其使,故频年得至京师。

”元丰四年,吐蕃首领董毡就派曾将回鹘贡使派人“导之熙州”。据宋人李复奏报说,回纥、于阗、卢甘等国商人有留居熙河达十余年者。

还有大批蕃货屯积熙州,元丰三年(1080年)十月,于阗国进贡使团就有“乳香、杂物等十余万”。运到熙州南川寨。

据《画墁集补遗.游公墓志铭》载:“西破洮州后,于阗、大食、拂林、邈黎等贡奉般次,道常不绝。朝廷惮于供,抑留于熙河,限二岁一进”。

以武力为后盾,不断地调整榷场贸易地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西部地区潜在的广阔市场,使得宋政府并不满足仅仅与其进行贡赐贸易。

宋初,西夏臣服于宋,宋在宋夏交界地带设立了榷场,与西夏展开广泛的物资交流,西夏战马、青白盐入宋,宋的粮食、茶叶、布帛也大量的涌入西夏。为了将贸易权控制在宋手中,不允许西夏建立榷场,即使在宋夏关系较好的德明时期,如大中祥符八年,德明筑堡于石州濁输谷,将建榷场,宋诏缘边安抚司止之。

元昊时期宋夏开战,双方互市时开时闭,西夏禁止战马入宋,宋也禁止西夏的青白盐入蕃汉地,内地粮食入西夏。宋仁宗庆历四年,宋夏议和后,置保安军、高平呰榷场与夏贸易,但不许交易青盐。

后也是时断时续,交易量逐渐减少。宋政府便加大了开发与西北吐蕃的贸易。

宋初,陇右地区的吐蕃最早归附了宋朝,宋在此地筑堡建城,城寨既是边寨军事防御的堡垒,同时又是交通要道的屏障,也是进出境人员的必经之地和贸易之所。蕃人将到物色入汉界买博,“并令汉户牙人等于城寨内商量和买”。

宋政府设立的买马场也在城寨里,一个买马场也是一个榷场。宋初贸易的中心在秦州,秦州“最为关陇之盛”,“祖宗朝,环、庆、延、渭、原、秦、阶、文州,镇戎军九处置场市马。

……其后岁月寝久,它州军皆废,唯秦州处券马尚行”。于阗国、河西回鹘商人也来秦州经商,致使有少量回鹘人“多缘互市家秦陇间”。

开边后,西北吐蕃政权逐渐瓦解,宋政府每收复一地,便在此地设州,建城寨,将贸易市场深入到吐蕃腹地的熙河、青唐,熙宁八年在收复的熙、河、岷州设场买马,崇宁二年(1103)年收复湟州后,又置湟州茶马司,共计大型买马场有九个,卖茶场就有五十个。这些买马场和卖茶场都是蕃汉交易的主要场所。

榷场地点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方便了西北吐蕃、西域诸国与宋的贸易,西北民族贸易迅速兴盛起来。熙州自熙河开边以后成为宋王朝的门户,这里也是西域各国商人云集之处。

青唐因贸易的兴盛而富盛无比。邈川(即湟州)在黄河之曲,“当青唐一带蕃马来路” 也是西域商人入宋贸易的必经之路,是商贾通行的贸易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城镇贸易市场。

调整商品种类,打开西部贸易门户。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市场上商品种类很多,但在众多商品中,西北少数民族只对内地出产的茶叶、丝绸、粮食等几种商品情有独钟。

宋初,就向西北倾销茶叶,但因这一时期“时以茶多不精,给商人罕有饶益,陕西交引愈贱,鬻于市才八千”。再加上虚估的缘故,茶长途运至西北沿边费用高,行商嫌利薄,因此不愿运茶至西北,市场上茶的数量很少,茶叶市场没有打开,宋政府便向西北倾销盐,西北地区的人民很早就懂得食用盐,西北地区出产的盐也能构满足市场需求,尤其西夏出产的青白盐除过自给自足外,还大量倾销给不产盐的沿边八州军西北吐蕃人。

宋初,为了获利,政府将原产于山西的解盐长途贩运至西北沿边,在沿边的八州军(延、庆、渭、原、环、镇戎军、保安军、德顺军)中行销,但因吐蕃部民喜食西夏所产的“价贱而味甘”青白盐,因此,解盐市场的开发,始终是以武力和权力为后盾进行的。李继迁叛宋后,北宋政府为了“困”西夏“盐之不入中土,困贼之良策也”和增加财政收入,禁止青盐入汉地,也不许沿边蕃汉民户商人私贩青盐,强迫沿边蕃汉民户食用解盐。

但由于沿边熟户与西夏人种类相同,且与附西夏的蕃部人有亲戚关系,所以利用此机会私贩青盐,“延、庆二州熟户,其亲族在西界,辄私致音间,潜相贸易,夏人以此为利,中国(宋朝)察其奸,不许”。宋庭尽管累次下令禁止沿边蕃户与西夏人交易,如宋太宗淳化四年,仁宗庆历八年,宋政府峻青白盐之禁。

皇祐元年十月,至和二年七月丙子,重青白盐之禁。由于吐蕃的反抗,盐禁难以实施。

但开边之前,政府每年榷盐收入仍有,“庆州:15757.574贯;环州:8588.018贯;岷州:9052.097贯;渭州:11753.785贯;原州:12946.674贯;镇戎军:22455.711贯;德顺军:23024.808贯”。销量应不小。

八州军以外的其它地区,在拓边过程中,政府通过没收、购买的方式取得了蕃部的盐井,销售官盐,收复的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有处方圆三十里的盐池,盛产颗盐,宋政府投入3000余人进行盐业生产,“自熙河兰鄯以西,仰给于此” 。 吐蕃人很早就懂得酿酒,因此,宋政府一方面在沿边州军设务造酒,抑制蕃酒,一方面严格限制吐蕃人买扑造酒。

曹玮守边时认为,沿边诸塞人户买扑造酒,直于塞外边上开沽,恐隐藏奸恶,朝廷便停止沿边居民造酒,民户食用酒,须去官府的酒场购买。宋仁宗庆历元年五月,又接受范仲淹的请求,除过秦州之外,在渭、延、庆三州及诸路支米造酒,以供士兵食用及犒赏军队之用。

开边之后,北宋政府在吐蕃地区设置的酒场数目增多,宋神宗熙宁五年王韶上书指出有酒坊三十余处。熙宁七年,蕃官赵思忠妻包氏乞在安乡城开酒场,经略司以为不可。

宋神宗元丰六年又规定,蕃官诸将合用酒,许于驻州军奇造。让沿边的驻军造酒以供士兵食用和犒赏士兵、官员及庆贺等用,既达到了减少军费开支的目的,又不至于财富外流,且抵制了蕃酒。

不允许蕃民、蕃官、蕃将设场造酒,从根本上杜绝了蕃酒在蕃汉地销售,且可把政府所酿的酒在蕃汉民户中大量销售。 熙宁七年后,伴随着饮茶之风在吐蕃的蔓延,吐蕃地区已是不可一日无茶,同时四川的茶叶也大量过剩,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颁布茶马法,买马用茶支付,尤其是元丰四年后,买马专用茶,不得支其他,茶马贸易随成定制。

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保证茶马贸易,茶马贸易全面走向兴盛,其它商品的交易也兴盛起来,每年入陕的茶有五万驮,元丰元年实获利为“四十一万四千六百二十六贯石”,到第二年,则为“六十八万四千九十九贯石”。西北市场被全面打开。

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派官员深入少数民族腹地,招募少数民族民众前来贸易。唐朝对突厥和其它少数民族,买马用招诱之法,如天宝初,王忠嗣在朔方,“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竟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

北宋也采取了招诱之法。“举选使臣专买马,以解盐引召募蕃商,广收良马,不支度支钱帛”。

宋真宗咸平元年十一月,设立了官方专门的买马机构—估马司。”凡市马之处,河东则……;陕西则秦、渭、泾、原、仪、环、庆、阶、文州,镇戎军,川峡则……置各,……抬马之处,秦、渭、阶、文之吐蕃、回鹘……每岁皆以空名敕书,委沿边长吏牙校入蕃招马。

至则估马司定其价。 仁宗时,“知州王博文遣右都押衙李文素等入蕃往邈川召诱厮羌人入汉上京进马”。

北宋政府常择“熟西部山川要害”的使臣“自秦州入蕃界招马”。元丰五年,陕西逐路诸军缺马,“令蕃部信服的包顺、包诚、赵纯忠之类蕃官招致蕃客诱蕃部贩马入塞,每人五七百或一千匹,可预借茶采”。

“犒设卖马蕃部,亦足以使远人知朝廷之意,乐于致马如-”。在宋代的文献中,“招诱”一类的词语时常出现,每年入宋的战马有两万匹。

明政府在“以茶驭蕃”思想指导下推行贱马贵茶政策,实行“金牌制”差赋纳马,对少数民族强征强买,激起了少数民族的、逃亡和反抗,一度又不得不取消。 由此可以看出,北宋开发西北沿边市场是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所采用的方法也离不开政治和军事,如盐、酒市场的开发,榷场地点的改变,茶马法的不断强化等,这就使得贸易被严格限制在官方贸易范围之内,从事贸易的主体是宋政府的各个机构,这便严重阻碍了私商经营,使得这以地区的贸易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行,日后在走私贸易的冲击下官方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

我们今天开发一个地区的市场,要汲取历史的教训,注重商品经济,遵守市场规律,使得市场在建立初期就有一个良好的体系,日后才能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六,熙宁十年十二月甲午条 李 复:《潏水集》卷一 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0九元丰三年十月丁卯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二七之二三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二二之五 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明道元年七月甲戌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七八 吕 陶:《净德集》卷一 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六,庆历四年二月庚子条 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零,咸平四年十二月乙卯条 [11]吴广成:《西夏书事》卷二五 [12]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二之一至四 [13]方 勺:《泊宅篇》卷中 [14]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0二,元丰三年正月乙亥条 [15]刘 :《旧唐书》卷一0三 [16]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二二之五 [17]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马政 [18]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六之二三 [19]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咸平五年夏四月乙丑条 [20]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九 [21]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其它   沿边   北宋   吐蕃   西北地区   西域   长编   节度使   市场   西夏   区域   地区   方法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