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分析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控股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金融控股分司整体经营风险的模型回归实证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正相关;流动性的指标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负相关;表现贷款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也与金融控股显著正相关;从模型中可以得出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因此,需要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模型分析

一、 数据的选取

二、 研究变量的选取

银行风险的成因非常广泛,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有内在风险,也有外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是理论界运用最广泛的风险分类方法之一。本文选取了相关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针对各种风险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已是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鉴于研究指标的可取得性,本文略去度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VaR技术模型,选取可以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风险的每股现金流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一、二。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为客户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整体风险预警和控制的重点,并且,银行贷款尤其需要重点检测。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中长期风险,每股现金流量则反映了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的,为了使分析更为准确和全面,本文还选取了表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三、四。

针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以求分析更为全面。解释变量统一为:公司是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子公司?试图解释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与风险的相关性,即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是否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各变量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率(P1)=(损失+可疑+次级)/期末各项客户贷款余额

成本收入比(CIR)=业务及管理费用/总收入

借款人集中度(BOCON)=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额度/期末资本净额

信用贷款占比(CRLOAC)=期末信用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余额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期末公司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活期存款比例(TPODD)=期末活期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国有股比例(TPOSS)=(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总股本

总资产(SIZE):取公司年度期末总资产

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减扣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三、 数据验证分析

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P1)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成本收入比(CIR);国有股比例(TPOSS);借款人集中度(BOCON);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不良贷款率显著相关(3.940 660),与假设相符。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带来了风险管理难度的增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尚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劣势明显,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②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有些金融控股公司与其相比在人力资源、优质客户资源和经营手法上存在一定差距。③外部监管的缺位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制度约束风险。长期以来,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地位、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经营处于混乱状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无法可依,分业监管导致了大量监管盲区的存在,增加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再则,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对金融集团的整体风险的正确判断,反而还增加了协调成本;最后,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落后,是我国的监管绩效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

(2)国有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0.021 919),银行业经营中虽然非国有效益好,偿债能力强,但其识别偿债能力较差,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0.028 305),这也验证了金融投资的常理:分散投资,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一定要注意贷款客户、贷款期限、贷款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分散风险。

被解释变量:每股现金流量(MX)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3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每股现金流量负相关(-0.916 667),这与假设相符,表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表现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较小,在发展和风险管理上尚不成熟,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

被解释变量:借款人集中度(BOCON)

解释变量kG:公司为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活期存款比例(TPODD);资本充足率 (CAR);

国有股比例(TPOSS);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

表4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2)国有股占比与借款人集中度正相关(0.073 768),近年来,我国主要国有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走向多元化,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但是国有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在产权的明晰程度和公司治理上不如非国有银行,在资产的管理上差一些,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同时兼有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任务,所以在贷款客户上会集中度高一些。

被解释变量:信用贷款占比(CRLOAC)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成本收入比(CIR);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资本充足率(CAR);国有股比例(TPOSS);总资产(SIZE)

表5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信用贷款占比正相关(8.084 819),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信贷资产保证度上应加强管理,协调好授信贷款和非授信贷款的比例;增强贷款保全意识,大力推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担保单位的可靠性和抵押品的价值和抵押的手续;推行贷款保证保险、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占比正相关(0.405 390),这说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抵补能力越强,公司风险偏好越大,信用贷款越多。

四、 结论与启示

当前尽快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有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之可能会带来的是规模不经济,如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信息阻隔失真、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2)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管和防火墙制度的完善。谈及金融集团化的没落,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杜丽虹认为,金融集团走向衰败的两大风险就是:拨备不足和风险串联。资本是银行经营的根本,金融控股集团应加强资本监管,保持适当的杠杆比例。同时,金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效应,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又加剧了风险传染,因此,在防火墙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人事、业务、共同营销和信息共享的合理限制。

(3)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当前混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下,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通过适当的内部设置达到金融监管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优势互补,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和目标性监管过度,从而达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结合。同时市场约束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外部主要力量,当前要完善市场约束要发挥作用必须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2. 桂文林,韩兆洲,潘庆年.POT模型中GPD“厚尾”性及金融风险测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

3. 欧阳资生,龚曙明.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风险管理的工具.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4. 何旭彪.金融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国际金融研究,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证券金融   金融研究   金融   借款人   公司   分析研究   变量   存款   不良贷款   经营风险   贷款   模型   比例   风险   我国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