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采选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必由之路,但是要因地制宜。笔者根据巴州地区的矿山经济特点,以巴音学院冶金与资源学院采选专业为研究对象,实施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课题。

一、校企合作见成效冶金与资源学院煤矿开采技术和选矿技术这两个高职专业是09年和10年才获批招生的,专业建设起步较晚。而且这两个专业所面向的巴州矿山企业也复杂多样。就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面向而言,巴州的煤矿经济规模比较小,除了金川矿业公司一家国有大型煤矿生产企业外,其它的都属于乡镇小煤矿,技术水平总体上也比较低。矿山基础建设较好的都集中在塔什店矿区,阳霞矿区是比较差的,相应的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因此,教研室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采取了抓住重点,带动基本面的工作方针。具体的工作思路是:

(一)抓住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开展工作选择具有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化矿山企业作为校企合作重点,有利于利用高质量的平台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管理素质和追求先进技术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依靠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推动巴州整体矿山经济建设的进程。

冶金与资源学院利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作环境平台,支撑采选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以新兴的高职专业人才来带动巴州地方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成长。

三年来,采选教研室先后到库尔勒金川矿业公司下企调研十余次,组织教师和学生现场教学3次。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向国内一流的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应用平台,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积极参加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高职院校要取得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占领科技研发的至高点,积极参加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使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才能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现阶段,巴州矿山企业的矿山采选类专业人才是稀缺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企业也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这给职业院校的高端科技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可能。因此,采选教研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积极参与金川矿业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历时三年完成了《超长距离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关键技术》兵团科技攻关项目,获2012年度农二师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企业认可的好成绩。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科技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有机地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更好地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启发他们的专业思维,也夯实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的基础,使专业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三)对地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为及时掌握地区产业发展信息,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动向,我们深入调研了地方乡镇小型煤矿。

巴州十一五规划发展以来,矿山经济总体有了快速增长,同时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更加紧张。但是巴州塔什店和阳霞两个主要煤矿区,小型煤矿占绝大多数。一方面国家安全监察局要关停年产15万吨以下规模的小矿井,另一方面巴州的能源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小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能。这一阶段是本地煤矿安全管理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对一个需要长远发展的煤矿开采技术高职专业来讲,有必要摸清这些小煤矿的实际发展能力和技改挖潜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还要积极向这些小煤矿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快其建设步伐,以保障巴州经济增长对煤炭能源的需求,扩大专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选矿技术专业面向的是众多的巴州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是铁矿、铜锌矿、红柱石矿等矿山采选企业。

十一五规划以来,巴州铁矿石的开采与选矿主要集中在和静县阿吾拉勒成矿带一线,矿山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代表性的有凯宏矿业公司和备战矿业公司,现已投产。且末县宝利深蓝矿业公司的卡特里西铜锌矿采选项目,进展速度也较快,矿山基本建设条件较好,计划于2012年9月投产。若羌的铁矿、石棉矿项目都在积极跟进。近年来,采选教研室限于精力和人力资源有限,未完成巴州散点和边际矿区的调研工作,校企合作刚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好的代表是与宝利深蓝矿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后,该公司在冶金与资源学院开设宝利选矿班委培一部分的选矿工。这也是根据巴州矿山企业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更多的矿山企业的建设投产,人才需求会持续走高,校企合作会更加深入开展。

二、现阶段校企合作诸多的不足和制约目前,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质量和形式上都存在各方面的制约和不足。

(一)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校企合作的形式 本质上是一种职业院校同企业之间公关活动,需要专门的人或专门的机构去从事这项工作。而且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有相当丰富的阅历和很深的专业功底,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不同的企业主管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企业一方在谈校企合作问题时,所针对的往往不是某个专业或某项技术瓶颈的问题,往往是专业群和生产技术系统的问题,如果不能和企业方深入交流这些实质性问题,是无法深人开展校企合作的,这不是一个分院系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学院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去统筹部署。(二)工学结合的瓶颈尚未打开校企合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在矿山企业里,专业教师和实习学生是不能顶岗的,只能从事辅助学徒的角色。这是由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限制的,因为矿山企业的重要生产岗位和辅助生产岗位,都必须持证上岗,而上岗证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统一颁发。

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到企业上岗,就必须再经历一遍由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委托的岗位职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证再上岗。职业院校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要具有劳动厅和国家安监局所设岗位工种的委培资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尚需国家政策和法制层面的进一步建设,才能不断完善起来。

(三)专业教师在深度校企合作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职业风险职业院校的教师是一种既具有企业生产服务能力又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双重身份的职业。如果说一个职业学院的学生面向一个企业就业,那么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则是面向整个行业里众多企业的服务。尤其是矿山采选专业的教师,在从事校企合作的活动中,同产业工人一样要承受相同或更加复杂的职业安全风险。而目前职业院校的社会福利保障系统还很欠缺,并未覆盖解决这一职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这也是制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个显着的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在校企合作平台上锻炼成才而又精通采选专业的教师,很容易就跳槽到企业里去从事专门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规避职业风险的行为。

三、对校企合作的深入思考校企合作是职业学院长效发展的不二选择,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在节约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工作总体上,现阶段矿山采选专业校企合作又受到行业制度、校企双方利益关系的制肘,尚需要更一步的制度改革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人开展。针对采选专业的特色和工作经验而言,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是校企合作破局的关键。所谓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就是选择具有地理优势和行业技术规模优势的重点企业,职业院校与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作为目的,充分带动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而依靠培养的人才和发展的技术去辐射影响整个地区的矿山经济建设,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矿山采选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其它   监察局   矿山   专业   矿业   煤矿   职业院校   教师   学生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