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替代智能融合设备重振科技产品消费论文

  摩根士丹利在近期一份报告中指出,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花费在消费电子、PC和手机等产品上的支出比例一直在下降。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融合+(convergenceplus)产品的推动下,这个支出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这不仅有益于这些融合产品所在的产业链,而且将对更广泛的科技产业链发生积极影响。不过,对于广大厂商来说,虽然智能融合设备的进人门槛低,但要取得成功却非常艰难。

  从替代到提供新价值

  虽然硬件技术的融合已经被谈论和尝试了十多年,但大多限于单一设备(例如PMP、电子记事本和数码相机等消费产品)升级换代成为功能更强的单一设备,很少让消费者获得新的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使用价值。因此过去十多年来,消费者在科技产品上的支出比例一直没有大的提升,科技产业因此也进人增长乏力的成熟期。

  不过,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融合产品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可以做很多过去

  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会刺激用户在上面花更多的钱。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高速增长,既包括对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替代,更重要的则是通过新增功能吸引消费者为它多花钱,带来增量价值。

  例如,通过WiFi等低成本接人技术,智能手机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开放平台上的大量应用让很多提升生产力的工具成为可能,如电子地图、移动支付、电子阅读、移动票务和预订等,这有点类似20世纪80年末移动电话技术带来的变革。因此,摩根士丹利认为消费者愿意为智能手机花更多的钱,而不只是简单替代在PMP、记事本、照相机、GPS和游戏上的花费。类似地,平板电脑会提供更实用易用的电子阅读、多媒体播放等目前尚未得到很好满足的需求和功能。和销售额将分别保持30%和20%的年增长率,主要驱动力包括高端的功能增加以及中低端市场的低价产品。因为基数较小,2010年平板电脑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随着平板电脑集电子阅读、多媒体播放和云计算等功能于一体,可以预见未来它的持续强劲增长。预计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从2010年的1,500万台增长到2013年的8,500万台。

  “山寨”容易,成功很难

  由于采用相对标准化的操作系统,以及大量可用的ODM设计外服务和容易复制的概念,这些产品的进人门槛并不高,推出这类产品也不再只限于传统的消费电子、手机和PC类厂商。但要取得成功的'门槛却非常高,品牌、用户体验、渠道能力和上市时间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消费者品牌”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等并不容易很快地低成本复制。摩根士丹利表示,由于新进人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而市场又不给他们多少犯错误的机会,HTC、三星和LG等现有厂商更具有相对优势。

  事实上,尽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融合市场是新的蓝海,但由于软硬件趋同,竞争很快将变得非常激烈。

  如果说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老牌厂商在硬件和操作系统策略上的失误给了新来者一段时间的机会窗口,那么,随后Android则拉平了大家在软件/应用生态系统上的差距,让竞争变得激烈。平板电脑市场的机会窗口时间会更短,因为平板电脑基本上基于现有的智能手机硬件,软件也是现成的Android操作系统。

  现有的PC、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厂商都渴望获得平板电脑市场份额。由于相对较低的进人门槛和大量雄心壮志的厂商,这个市场可能具有比智能手机市场更快“大众化”的风险。除了苹果和RIM可能形成真正的差异化,大部分厂商只能够在价格上竞争,因此平板电脑有成为另一个电子书的风险——2008年,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只有四款重要产品,竞争有限,因此当年的售价只是下降了9%;但随后的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17款和16款重要产品发布,电子书阅读器的售价平均每年下降了34%,从2009年初的350美元下降到了目前的150美元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论文   三星   智能手机   平板   门槛   科技产品   消费者   厂商   竞争   智能   设备   电脑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