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改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公共体育课 体育教学 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教学内容体系与课程设置结构的改革是教学整体改革的关健,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结构应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大局出发,使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与娱乐、审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形成育人的科学化新体系。

  1前言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后备师资力量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任务,其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高校体育工作者围绕教学改革这一中心课题,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他们认为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与设想都未能得到根本上的突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除了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外,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和完善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及课程结构设置,它是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关系到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结合本研究讨论的问题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26篇。

  2.2调查访问法

  围绕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和内容走访或信访了8名教授、14名副教授、27名讲师,以及68名在校大学生和45名往届毕业生。

  2.3问卷调查法

  对河南省8所高等师范院校历届毕业生(1990一1997年毕业生)168人和在校大学生28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为92.796;其中,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为94.9960

  3分析与讨论

  3.1明确体育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设置的重要性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点和起点

  调查结果表明:89%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有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全面带动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设置的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新的培养目标,以及人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之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相适应。抛开这些而一味地在原有内容与结构下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获,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现代教育理念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变,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人们的体育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倡导以快乐体育、休闲体育和终身体育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必须结合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育思想,完全转变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切人到其改革的基本点和起点。

  3.2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和结合点

  调查结果表明,9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发展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96%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结构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需要,适应体育社会化、大众化、艺术化等发展的需要,适应为现代社会培养新型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要,其改革应该是内容、结构和形式的全面更新。当然,这种更新并不是将过去已有的东西全部推翻,而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摒弃那些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体育思想不相适应的内容,在过去传统的体育教育内容之中,融进符合社会与人类发展需要的新内容、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手段,使之与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从而建立起具有高度科学化的高等师范院校育人的新体系。这才是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置改革的出发点和结合点。

  3.3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过于统一化,已经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他们在学校体育课学习中受到了很大约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个学校按规定统一实施,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其内容与设置基本上是在原来基础上的'翻版和重复,教师和学生都是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着教与学的反复低效率活动。这种统一不变的传统低效率教学内容与形式,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需要。 3.4体育课中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时数过多,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9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体育技术技能内容学习时间过长,而娱乐性和健身性的活动太少;有72%的学生认为,应增加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学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应注意到“量”与“深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传授的“量”和“深度”应根据不同专业年级的培养对象来合理确定。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传授的知识“量”过大,度”过深,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消化,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必要的,而且是不可少的,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要以技术为主的形式进行传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其兴趣、爱好出发改变一下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以基本掌握为主,娱乐健身为辅,即教师把技术内容融人到健身娱乐活动之中,把技术内容仅仅作为指导内容。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忽视的,其作用远胜于只进行技术技能的教育,它对大学生体育思想和体育观念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3.5体育课课程设置的结构与内容明显地限制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

  9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的内容,工作以后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基本上派不上用场,自我感觉到体育应用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低下,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工作以后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素养与体质的综合表现,包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应用能力、指导他人锻炼的能力和其自身的体质状况。以往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过多地侧重于各项技术传授和体质的锻炼,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应用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学生只学会了这样做,却不知为何这样做,使其学习的东西不能完全应用到自我自觉锻炼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样,自然地影响了他们自我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也就没有能力指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很难在工作以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周边人群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去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保留一些合理的内容外,应从学生的条件和愿望出发,因所处区域的不同、学校条件的不同,考虑到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去合理安排内容。目前,在大学生的体育课上,仍是传统的多年不变的大纲规定科目,而一些对全民健身开展有益的项目和活动方法没有合理地安排到体育教学内容之中,这将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1)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结构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教学总体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改革应从适应社会发展及培养未来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要出发,建立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以此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应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设置合理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增加健身娱乐项目的设置,调整运动技术与体育理论学习的比例,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在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时,应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把美学、娱乐和终身体育思想融合于体育教学实践环节之中,使休闲娱乐教育、美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具体实施。

  (4)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为出发点,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从社会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尽快扭转目前教学中的不利局面,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体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后备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师范院校   结构   体育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   体系   能力   内容   学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