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技术实训课教法设计初探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前两年,我开始教授“水质检验技术”课程时,恰逢我校申报“水质检验技术”上海市精品课程立项成功,给我们这个教学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主讲教师,深知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从上海市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废水处理工的考核、精品课程的建设,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在这里,我想从如何有效组织实训课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谈谈自己的教学改革体会,与同行们共勉。

  “水质检验技术”课程是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本课程通过水质检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以常规水质指标的检验操作实训为任务,对学生水质检验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实训较多的课程,为体现“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改革思路,我们不断探索,将整个课程分成水质检验工作准备、物理指标测定、一般化学指标测定、营养盐类指标测定和微生物指标测定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水质指标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训来锻炼其技能,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个个有教育警示意义的案例,把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自然融入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以“水中六价铬的测定”为例来谈谈任务引领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尝试。

  一、巧妙入题,激发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时,首先复习与本次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什么是标准色列?如何配制?什么是目视比色法?有何缺点?如何绘制工作曲线?复习完后马上给学生介绍有关六价铬在饮用水中的作用以及超标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很有用处。

  接下来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一宁波首例污染环境罪“六价铬超标排放案例”引入,开始内容的讲解。老陈是慈溪新浦镇的村民,从事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配件金属件镀锌加工。对于电镀加工,他未到环保部门审批。对于电镀的污水,他更没有专门的防渗漏收集池,只是在家庭作坊外面挖了一个一米深的小池,用一根排污的管子通到水体。近4个月的时间里,老陈总共获利约4万元。之后由于被举报,慈溪市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电镀废水进行现场采样,测定六价铬含量为260mg/L。根据《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0-2008),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六价铬限值为0. 2 mg/L。也就是说,老陈排放的废水里,六价铬含量超标高达近1300倍。老陈受到判刑1年、罚款4000元的法律制裁。这个案例深深震撼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此时,我就势引导学生以后自主创业或者从事相关职业时都要守法,有职业道德操守。让学生深刻理解六价铬超标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并须承担法律责任,从而树立法律意识。没有枯燥的说教,自然而然地将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分组教学,一个也不能少

  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开始进行实训。我采取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习质量。分组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理论、动手能力上的个体差异,组建不同能力层次、男女比例适当的团队,并选取一名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全体组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演示操作的过程,迫使每位学生全神贯注,精力集中参与教学。教师直观、及时地评价小组的表现,解答具有共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组内个体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形成个体之间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的良险循环局面。每组5人为宜,因为本课程是在水质检验实训室内进行,每组需要一台分光光度计,当老师在演示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过程时,能保证每位学生都看清教师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学生在自己操练的过程中也有足够的时间互相监督,取长补短。当然,这样分组要求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出现的错误,所以一名教师最多负责指导2组学生。由于课堂上经常以组为单位抢答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每次轮流发言,避免了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这样下来,胆怯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锻炼,期末也能侃侃而谈了。

  三、任务引领,做中学习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的含量。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有序地完成这个任务,我把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了四个子任务:

  1.标准色列的配制。

  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色列和水样的吸光度。

  3.工作曲线的绘制。

  4.求出水样中六价铬的含量。

  学生看着任务单,一目了然,心中有底,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任务后方可进入下一个任务的操作。

  由于四个子任务各步骤之间环环相扣,需要注意的事项多,稍有不慎,会造成极大的误差,前功尽弃。因此我们规定主讲教师、实训教师对每位学生在每一步关键的操作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组内互查、辅导老师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子任务。如在标准色列的配制中,检查学生加入标准色列的铬使用液是否精确、比色管的刻度是否精准(第一次检查),显色剂是否准确加入(第二次检查),分光光度计的调零、吸光度的记录是否有效(第三次检查),工作曲线的坐标选取、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合规(第四次检查)。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找错、纠错,让学生理解每一步容易出错的细节,少走弯路,取长补短。每位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印象非常深刻,绝不会再出同样的问题。比如有位学生在用分光光度计测标准色列的吸光度时,第一次非常顺利地测好了1-4号比色管中的溶液吸光度,第二次再次用比色皿时,他动作很快地再次按下了调零键,我就问这名学生为何要再调零,参比溶液在同一标准色列中能否变化?他陷入了沉思。通过引导与解释,他及时纠正了错误,也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子任务。在课堂中不断挖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另外,第一个子任务完成后需要等待巧分钟,让溶液充分显色。为了合理利用好这巧分钟时间,我们提醒学生:利用这巧分钟,将任务单上绘制工作曲线的纵横坐标选好。因为横坐标是标准色列中的六价铬含量,此时己经可以计算,并填入任务单,在横坐标上己可找到具体的点。纵坐标是对应的吸光度,等待测定,一旦有了数据就可快速点点连线了。当然合理组织教学环节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此课题中,学生开始实训时就要求每组同学将自己组的分光光度计打开电源,因为该仪器需要预热30分钟,而不是等到要用仪器测定时才想起,也不主张教师提前代劳,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实训环节是很有必要的。整个教学始终井然有序,没有让学生觉得茫然不知所措。而检查学生的任务单可以让教师张弛有度,牢牢掌控整个教学进度与质量。

  四、合理评价,激励学习

  对于有实训课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好坏、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一个让他自己满意又心服口服的成绩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尝试如何既不因分组而使有的学生可以浑水摸鱼,也不由于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使某一组整体成绩都不错的学生吃亏,因此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每名学生将实训的结果全部保存。如滴定分析中的锥形瓶内滴定终点溶液的保留、分光光度法中的标准色列的保留、任务单上所有原始数据的记录以及本次实训的经验分享等等,让想偷懒的学生也必须勤快地动起手来。我们采取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各占50%的评价方式,其中学生评分包括组内评分、外组评分及奖励加分三部分,组内评分相对而言是比较客观的,每位组员都相当清楚彼此的进度、精度、操作准确性。外组组长评分加强了组与组之间的学习与监督,每组可推荐一个做得最成功的作品代表本组参加最佳作品评分,被推荐的该名学生可以加分。另外,我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测定自带水样的指标,如水的硬度、六价铬含量等,这部分学生可适当加分,加分控制在0. 5-1分。

  经过不断探索与改进,我明显地感受到教学方法改革在“水质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带给学生的益处。下一步计划让学生参加检验工、废水处理工的岗位证书考核,这对主讲老师又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水质检验技术”占据了其中的两个分项考试内容模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某一指标模块、微生物模块),还涉及机电知识模块、水处理知识模块,因而有效衔接这些课程,让学生尽早通过废水处理工(初级、中级)的考核,使专业教学与岗位实际有效接轨,相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备课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刚当教师之初,我在教学内容上花的时间多一些,随着对教学内容的驾轻就熟,我在教法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心关注每位学生,不断创新教学设计,相信我们会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水质   加分   光度   光度计   教法   评分   指标   课程   教师   标准   学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