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感染防治方法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神经外科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79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5人,感染例次19,感染率18.99%,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以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对神经外科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人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神经外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管理

  神经外科是医院我院重点科室及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的场所,这些病人往往导管多、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使用多,儿机体抵抗力又弱。对我院神经外科实行目标性监测,并对资料进行相应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2008年9月6号-2009年2月28号收住我院神经外科的病人,每日填写《邯郸市院内感染调查登记表》,记录是否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当天最高体温等,并查阅病例,观察病情直出院为止。

  1.2诊断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判定感染病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u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2.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同期全院感染发病率

  神经外科79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率15,医院感染率为18.99%,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发病率(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1)

  2.2神经外科医院感部位分布情况

  三、讨论

  3.1神经外科感染率高于收治对象有关

  神经外科主要收治对象为大面积脑出血疾病手术后病人,脑肿瘤、脑外伤、颅脑损伤等手术后病人,这些病人都具有病情危重、手术时间长、手术难道大,手术切口大等特点,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神经外科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同期全院感染发病率。本组病例中,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病人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侵入性操作,主要原因为:病人病情重,多昏迷,气管插管时间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总天数大269天,平均(4.04 1.36)天每人,所以必须把神经外科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尤其是大手术和危重病人应作为监测的重点对象。

  3.2神经外科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平均天数与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其中,肺部感染高于血液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因此,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才、操作,在可能的情况下,插管留置时间尽量缩短,同时,要做好危重病人呼吸道护理,加强相关性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3.3神经外科病人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好医源性因素有关

  神经外科15例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状况显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大于或等于24小时、使用h2受体阻滞肺部感染发生有关,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包括许多可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可随口咽部分泌物经吞咽等动作进入下呼吸道,通常情况下支气管粘膜--纤毛排泌系统能有效清除吸入气管内的细菌,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疑破坏了下呼吸道正常的防御机能,时间超过24小时,肺部感染也就随之发生。另外,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抗算剂导致胃酸酸度下降,胃内定植菌增加,再通过口咽部至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

  因此,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插管拔管前一定要彻底吸出气道内痰液,以免分泌物积聚导致肺部感染。h2受体阻滞剂或抗酸剂要合理应用,另外,要加强机体免疫功能,血清白蛋白低的病人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球蛋白。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还与环境有关。有些医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在工作中戴手套不及时洗手,导致工作环境的污染。据对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显示,洗手前仅10%的人合格,洗手后合格率达97%,手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除了要加强环境表面的消毒外,作为神经外科的医务人员,养成随时洗手的习惯非常重要,两次操作间必须洗手,以免交叉感染,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神经外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22-33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导尿管   神经外科   感染率   肺部   高于   发病率   气管   病人   操作   医院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