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水平对沟鲶影响研究论文

  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984年引入我国,1987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病害少、肉嫩味美及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而倍受青睐,现已成为新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对象。已在全国20余个省推广养殖,效益显著,深受欢迎。斑点叉尾鮰体表光滑无鳞,体形较大较长,无肌间刺,体背呈淡灰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喜群食,以吞食为主,兼滤食性,食量大,鱼种大,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驯,易捕捞。目前国内对斑点叉尾鮰饲料的适宜蛋白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而蛋白质是饲料中成本较高且对鱼类生长影响较大的组分。本试验旨在探讨三种蛋白水平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高效廉价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配制三种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是28%、32%和40%(见表1)。试验鱼购自东源城区鱼苗繁殖场,规格为7.14~7.69g/尾的健康斑点叉尾鮰。

  1.2饲养管理

  本试验在东源县鱼苗繁殖场基地的9口水泥池进行,对水泥池进行编号。选择健康斑点叉尾鮰的幼鱼,随机放养在长 宽 深为2m 2m 2m的9口水泥池,每池放养250尾,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随机分组。试验开始前驯养7天,随后投喂3种试验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4.0%。每天投喂两次(分别是早上9:00,下午18:00),饲养周期为2个月。整个养殖过程要注意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治,控制水温在25 ~30 ,pH值为6~8,溶氧大于5mg/L,氨氮控制在0.5mg/L以下。

  1.3测定指标

  试验开始后,每隔15天每组随机选取20~30尾鱼测定体重、体长和肝重,计算增重率、肥满度、饲料系数和肝体比,直到养殖过程全结束。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略)。

  1.4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用(平均值 标准误)表示。试验鱼经2个月的`饲养,各组成活率均超过90%,且无显著差异(P 0.05);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鱼的增重率呈升高的趋势(见图2),且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5)。饵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各组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肥满度方面,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肝体比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各试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5)(表2所示)。

  2讨论

  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研究较多,金明昌(2008)综述了这一方面的进展。蛋白质是构成斑点叉尾鮰鱼体的主要成分,斑点叉尾鮰蛋白质需求量是其配合饲料研究的重要内容。斑点叉尾鮰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一般为24%~55%,一般幼鱼高于成鱼。对比3种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全价配合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鮰幼鱼2个月,因饲料蛋白水平在其需要量范围内,并未导致3种不同蛋白水平的实验鱼的成活率有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2%、和28%饲料组;蛋白水平40%的饲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32%和28%,总的来说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鱼体增重率和饵料系数均优于其他饲料组。本试验表明在饲料蛋白含量在一定水平内,蛋白含量高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越有利。这与潘庭双等(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

  肥满度又称丰满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含肉率,是评价鱼类生长状况优劣的指标。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肥满度,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潘庭双等,2008)。早期幼鱼呈现肥满度低,表示将营养更多用于骨骼生长,减少鱼肉生长,对育苗的后续生长更加有利。实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肥满度均有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40%时优于其他饲料组。

  肝脏是鱼类代谢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鱼类重要的营养储存器官,鱼类的肝体比是对长期和短期营养方式都有敏感的指标,在营养变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时,肝脏质量会发生显著变化。肝胆综合征是近年来养殖鱼类的多发病,较难治愈,病因就与营养有关,其明显症状就是肝脏偏大,实验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肝体比逐渐减小,饲料蛋白水平40%的饲养组肝体比与28%的饲养组有显著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蛋白   幼鱼   水平   增重   鱼类   斑点   饲料   生长   差异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