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共性论文

  教学共性是指多数教师所共同具备的概括化了的教学倾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共性经历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论证,是合乎科学的语文教育规律的体现,它突出表现在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开放性这四方面。研究并学习语文特级教师的这些教学共性,有利于语文教师把握教学规律,由“入格”到“出格”,即由恰当学习到合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一、教学共性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支玉恒、李吉林、于永正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如语文教苑中朵朵姹紫嫣红的奇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个性化了的教学艺术。个性贵在独创,它具有非模仿性、非迁移性的特点,若生搬硬套,只能是东施效颦,纵有其形,而失之其神。对特级教师更为有效的学习应是把握他们教学艺术中的共性。所谓教学共性是指多数特级教师所共同具备的概括化了的教学倾向。它是教学个性(即教学风格)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遵循教育科学、掌握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风格(即能在学生身上实现更高教育价值的教学个性)。研究并学习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共性,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并能如学书法一样由“入格”到“出格”--在体现科学的教学共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由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生身上实现更高的教育功效。

  二、特级教师教学共性的具体体现

  教学的`形象性是指依靠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打动、吸引、感染受教者,以达到教育目的的特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物、情、辞”的结合体,具体形象的“物”是“情生”、“辞发”的刺激源。作为“作品再创造”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深切领悟文中之情,自觉内化文中之辞,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方法与手段,再现具体的生动形象,让学生能“触物而生情”,“情生而辞发”,兴趣盎然地进入思考的王国,与作者、与老师产生共鸣。著名特级教师有的擅长于通过图画、音乐、幻灯、录像等手段为学生再现生动的情景,有的通过音韵、内涵兼美的生动语言让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的通过教师恰当自然的动作、表情、手势或学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持续学习,向“自主性学习”阶段飞越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朱熹云:“教学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倡导愉快教学、自主学习的今天,语文教学就更不能忽视教学的形象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论文   共性   语文   教师   出格   恰当   生动   规律   形象   风格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