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青春,那么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升起梦想的桅杆

  作者:石顺江

  黄浩量是厦门松柏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自小就对电影情有独钟,每次看完电影后,他都能将其中的剧情和细节讲给爸妈听。电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文学滋养:他小学时写的作文,就获得过全国大奖;上初中后,竟然自己动笔写起了小说。

  20xx年寒假,他萌生了拍微电影的想法,爸妈得知后立即呵斥道:“微电影只能在自掏腰包中打转转,况且你马上要中考了,怎能有闲心做这些?学习、备考才是最紧要的事!”他再三向爸妈保证,绝不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绝不影响学习。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爸妈终于给他买了单反相机、长焦镜头、遮光板等,然后他邀请同学来做演员,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服装和其他道具,仅用3天的时间,就拍摄完成了他的首部微电影《爱在鹭岛》。哪知道该作品竟然获得了厦门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厦门市微拍大赛二等奖,并在台海网络电视台进行了展播,这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对微电影的热爱也日甚一日。

  中考过后,黄浩量整天浸泡在电影里,几乎每天看十几部,挑选的影片风格,大多是青春题材、文艺片和各种获奖影片。可是中考成绩一揭晓,他的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分数。爸妈看着情绪低落的儿子,心想:“既然他对电影如此痴迷,就随他吧!”于是,趁着暑假,爸妈把他送到杭州的艺校进修了一个半月的编导专业。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杭州的高三毕业生项逸妮和潘思越。项逸妮在高二暑假时就曾有拍微电影的想法,但因多种原因没有做成。那天,黄浩量和项逸妮、潘思越在一块儿吃饭,他说道:“我在初二时曾写过一篇小说,自我感觉很好,我想把它编成剧本,然后拍成微电影。”项逸妮和潘思越一听马上赞成,3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这篇小说编成剧本,合拍一部较为大型的青春题材微电影。

  要拍好一部微电影,首先要将剧本写好。为此,黄浩量没少耗费时间看电影,甚至连吃晚饭的空隙他也会看上一部影片,从影视剧中汲取“养分”,寻找创作灵感。编写剧本时,他大多时候用手机的写字板来创作,有时在纸上写。几易其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故事情节的冲突感也越来越强,名字就定为《迷雾青境》。

  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演员的鼎力配合和投入演出,没有演员,他就在网上招募。不少人看到消息后赶过来报名,可一听说唯一的报酬只是请演员吃一顿饭,立马闪人了。最终只有7名女生和两名男生加盟剧组。这些人中,有人正在参加暑假补习班,几个扮演成年人的演员又要工作,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演员的时间调度成了一大难题。黄浩量尽量利用下午5点以后下班和放学的时间来拍摄。当时节目里需要两位演员来客串,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于是黄浩量将姨妈和班主任邀请过来,在电影里客串了家长和老师的角色。

  没有资金包场拍摄也没有难住黄浩量,他就地取材,在需要拍摄游泳场地时,他就去免费的游泳馆;在需要餐馆场景时,他躲开就餐高峰时段进行拍摄;他还从网上淘来了血袋、假点滴设备、文身贴等道具。由于拍摄器材简单,只有单反相机和补光灯,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手持拍摄。有一天,他和他的团队为了一个镜头,竟然拍了39次,从早晨8点一直坚持到凌晨1点,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吃泡面。

  经过21天的劳苦奔波,黄浩量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拍摄,也顺利地走进了高中的大门。由于这部电影充满“韩国风”,剧中不少角色形象,都会让人联想到许多热门的影视剧角色,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好评。20xx年12月,《迷雾青境》作为屈指可数的未成年人导演的参赛作品,参与角逐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院奖短片大赛。

  如今身处高中校园的黄浩量对未来充满信心,《迷雾青境》获奖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了自己的青春以浓墨重彩的一笔。梦想的桅杆已经升起,他目前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夯实基础,朝着梦想的方向飞去。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这世界,让人目瞪口呆

  作者:潘国本

  我们总以为用冷却的牛奶去做冰淇淋,一定比用滚烫的原料去做花的时间会少得多。1963年,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给学生提供了做冰淇淋的设备。一天,那个三年级的姆潘巴同学,把生牛奶煮沸并加进了糖时,他发现冰箱的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所剩无几。为赶到他人前面,他等不及牛奶冷却,就急急忙忙把热牛奶倒进了冰格,送入冰箱。一个半小时以后,奇迹发生了,姆潘巴的热牛奶“抢先”结成了固体,而其他同学的冷牛奶,还只是稠了一点的液体。

  这个姆潘巴现象,太神奇了,它超出了在此以前一切书本的记载和科学家的认知,却被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发现了。

  世上就有那么一些事,尽管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但就是发生了。当初并没有想到我们真的能飞向宇宙,也根本不会想到,还有次声、超声,红外线、紫外线。我们虽感觉不到,这个世界边上还伴生了一个暗物质、暗能量世界,但这些几乎已成科学界的共识。

  可是我们只在意看到的和听到的,不注意看不到的和听不到的。只感觉开汽车去远方省下了不少时间,想不到坐在车上花去的时间却是没有汽车时根本不会去花的;只想到电脑给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想不到浪费在电脑上的时间比节省下来的时间要多得多;我们认为有了电子传输图文信息,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了,根本想不到有了电脑以后用纸量成倍地增加,而且对纸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本来是想快一点,想不到正是我们发明的高速公路,常常堵得我们无法动弹;本来是想漂亮一点,想不到正是我们发明的拉皮、做膜、割双眼皮这些“花招”,让我们已分不清谁是真正的冰冰和晶晶……

  我们喜欢守着正面的、直觉的,不在意背面的、侧面的。背面和侧面,其实有着更大的空间,其重要性也并不比正面少。西班牙画家达利告诉我们,“我自己在作画的时候,不理解这些画的意义”,他只是在揭示内心深处的激动和不安,但有一大批追随者,给这些画说出了许多意义。于是,达利进一步补充说“这件事,并不证明这些画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世上有了达利的《带抽屉的维纳斯》、杜尚的《长胡子的蒙娜丽莎》,且它们都成了世界一流名画。

  “想不到”让世界需要梦想,是“梦想”让大人败于孩子,让科学家落后于中学生,让我们惊奇惊叹。

  1999年10月,北京,孙正义让马云讲讲阿里巴巴,马云并没想招来投资,他只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从办公室走来说,我准备投资3500万美元。这个,马云想到了吗?后经协商实际投资20xx万美元,有了这份押宝,到20xx年9月19日阿里在纽约证交所一上市,孙正义这笔投资估值已达580亿美元,孙正义想到了吗?

  想不到的那个世界,总比我们想到的世界大得多。阿里在纽约上市,马云让聪明的孙正义成为日本首富,20xx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孙正义让聪明的马云成了中国首富。这个看似弯弯绕绕的结果,一半是胆识,一半是运气。

  假如老孙那次真投出3500万美元呢?

  还是阿里巴巴上市那天印在杭州总部员工T恤衫上的纪念词说得幽默: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一家书店的商业逆袭

  作者:董美圻

  20xx年,许知远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创立了单向街图书馆,地点在圆明园东门内左右间咖啡西边的一条长廊。“单向街”的名字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一本著作《单向街》。

  如今,依赖合伙人自掏腰包供养9年的“单向空间”,终于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间以精神补给为主旨的独立书店,在获得“挚信资本”千万美金后,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并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衍生出“单系列”产品和“微在”新媒体平台。

  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体、“单系列”产品、Youngthinkers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有清晰的定位和分工。

  新媒体,是单向空间创始人、CEO于威和许知远的强项,也是“风投”对单向空间最有信心的产品。

  创建“微在”,是于威最兴奋的事情。9年来,单向空间做的660场沙龙,前后多达11万人次参加,但是这些用户很长时间没有被整合、利用起来。“微在”的出现,让单向街的拥趸有了归属感。

  “微在”的原型是美国的Buzzfeed网站——一个新闻聚合网站,也被誉为媒体行业的颠覆者。BuzzFeed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媒体王国,它的成功是因为其易于分享的故事和列举式的内容,其中混杂了普利策获奖作者、严肃新闻和猫、狗、笑话等。于威解释道:

  “自始至终有思想,又有趣,与时俱进的媒体,是拥有同样生活态度的‘边缘的主流’的群体的需求,现有媒体很难满足,而‘微在’的机遇,也正在这里。”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碎片式获取、消费新闻和娱乐信息的渠道,绝大多数来自社交媒体。年轻人需要能表达“存在感”的地方,“微在”通过分享高冷或高雅的新语言(社会价值观)带来一种社群归属感。

  现在,以“微在”为主线的新媒体,包括了“微在APP”、微在网站、Website、微信公关平台、微博、豆瓣、单向空间微信、微博公共平台等多个子产品。单向空间豆瓣积累了10万余用户量,“微在”创建至今,积累20余万用户量。以互联网惯用的“转换率”来算,单向空间9年来数十万忠实拥趸,就是VC和客户原因投资的价值所在。

  说到拥趸,或许没有哪个独立书店能拥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粉丝。这间独立书店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商业世界的边缘,他们以沙龙式经营,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

  用许知远的话说:“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收入供养自己的兴趣。”20xx年3月5日,诗人西川在单向街做了第一场沙龙,随后,洪晃、陈冠中、阎连科、廖伟棠、莫言、严歌苓等人纷纷来到沙龙演讲。这种让思绪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沙龙,凝聚起一批粉丝,也就是之后单向空间新媒体的基础用户。

  圆明园店遭遇房租涨价,单向街面临了第一次危机。此时,蓝色港湾抛出橄榄枝。这次搬家让单向街开始被更多人认识,让单向街尝到收支平衡的滋味。只是,和圆明园同样的高租金问题,让单向街再次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

  “我承认,我们这一路都非常幸运。”回顾过往,于威和许知远都笑了。这一次,爱琴海和朝北大悦城伸出援手,帮单向街渡过难关。爱琴海和朝北大悦城主动为单向街提供支援,也不仅仅出于对文化的尊重,它们也希望用单向街的品牌号召力聚拢相应的客群。单向街因为侧重沙龙和加入咖啡馆的业态,名字正式改为“单向空间”。

  “互联网时代,百货业已经转向体验经济,单向街这种文化品牌是一种促进。朝北大悦城和爱琴海的租金,基本是免费的,只从我们销售收入中提取部分补偿。”于威说。

  “微在”的编辑只有7个人,都是80、90后,于威除了宏观上的把控,内容都放手给编辑们做。

  商业化的时代,物质的潮流裹挟,但人文主义和需求是存在的。至于商业运营,于威充满自信。这个有20xx年互联网经验的女性,是VC看好的投资对象。这些敢于用自己的钱养一个书店9年的股东们,是风投信任的团队。就像置信资本的投资顾问说的那样:“投资,其实就是投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朝北   爱琴海   圆明园   青春   想不到   演员   名人   时间   媒体   故事   经典   电影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