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家的励志小故事

  想必不少的人都会对一些音乐家的故事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音乐家的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有关音乐家的励志小故事:瓦格纳创立了音乐剧

  瓦格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他不但是作曲家、指挥家,而且还是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所以,瓦格纳不但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欧洲文学史和哲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1820xx年5月,理查德·瓦格纳出生在莱比锡的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出生后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夏天母亲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路德维希·盖雅尔,全家迁往德累斯顿。瓦格纳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中工作。幼年时期,瓦格纳可以自由出人剧院,并经常陶醉在戏剧舞台之中。天长日久,在这位未来戏剧家的幼小心灵中渐渐地点燃了戏剧创作的火种。继父对瓦格纳很关心,培养了他对绘画和戏剧艺术的爱好,这使瓦格纳从小就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也是他后来创作歌剧时能自写剧本和歌词的原因之一。瓦格纳的艺术才能显露得很早,在上小学时,他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德国民间传说以及诗歌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方面他也同样天赋过人,八岁时就能熟记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的片断,并能在钢琴上弹奏它的序曲和其它音乐片断。瓦格纳上中学后开始创作悲剧剧本。15岁时,当他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后,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鼓舞,并决心从事音乐事业。1830年,瓦格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降B大调管弦乐序曲》,可是演出却遭到了失败。从此他便决心致力音乐理论的学习。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得到了著名教师万里格的悉心指导,掌握了严格的作曲理论知识。在这期间,他写了不少作品,但大都是属于学生时代的实习创作,其中较为著名的有《C大调交响曲》等。

  瓦格纳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在歌剧改革与创作方面。他一方面对当时德国歌剧舞台上的意大利和法国式歌剧那种肤浅轻佻的内容与风格抱有反感,一方面也看到了德国民族歌剧的许多弱点,于是他便以大胆的手法对歌剧艺术实行改革。他以歌剧应综合戏剧、美术和音乐为一体的观点为原则,创作了他称之为“乐剧”的新型歌剧。在这些歌剧作品中,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种整体的艺术美感。另外,他在歌剧音乐的写作中,加强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并独创了“主导动机”的新手法,使音乐形象变得更具体、更鲜明。瓦格纳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音乐剧。

  瓦格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充满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瓦格纳一生共写了十余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赛》、《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等。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管弦乐序曲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

  瓦格纳的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他的作品影响巨大,许多作曲家都以他的创作为榜样。现代“十二音体系”的创建者勋伯格的许多现代音乐写作手法,就是受瓦格纳的音乐,特别是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影响创作而成的。

  瓦格纳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着先导及重要作用,以瓦格纳为首形成了德国歌剧乐派,它的特点是:沉重、浩大、交响性、器乐化比重大,这些与以威尔第等意大利歌剧风格(注重声乐,轻视器乐)相对立,声乐部分去掉后,仍为交响乐。其作品强调戏剧冲突,突出调性游离、破碎感;和声上强调色彩性,淡化功能性。瓦格纳音乐特点是:以管弦乐队为其主要表现工具。交响乐由多次重复的主导动机组成。这些动机刻画剧中的人物、自然现象、人物情感与事件。许多短小的主导动机交替、变形、同时结合,以连续不断的交响乐形式发展,构成瓦格纳“无穷尽旋律”的特色。歌剧结构要求是:有一个交响曲乐章的统一性,一脉相连地在整个剧中贯彻,由散布于戏剧中许多基本主题组成,这些主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互相改变、互相交织,各个主题的分离和结合规则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决定。

有关音乐家的励志小故事:拒绝的艺术

  大提琴是个古老的乐器,到卡萨尔斯学琴的时代,流行的指法绝对不足以用来演奏巴哈无伴奏组曲。卡萨尔斯完全重整重建了一套新的指法,才让大提琴再度和巴哈的乐谱连结呼应,卡萨尔斯给了大提琴这项乐器全新的生命。

  卡萨尔斯是个音乐天才,然而他能改写大提琴历史,靠的不只是音乐天才,更重要应该是一种难得的“拒绝的智能”吧!

  卡萨尔斯十岁时,他已经弹完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曲。十五岁时,卡萨尔斯在王宫演奏,赢得了西班牙皇太后赠予的两年奖学金;一边念马德里音乐学院,一边随时进出皇宫,跟太子一起玩耍。然而,卡萨尔斯又拒绝了皇宫奢华生活的诱惑,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去找当时声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约克伯。

  卡萨尔斯到约克伯的班上面试,约克伯用轻蔑态度随口讲了几首冷门的曲子,纯粹只是要难倒卡萨尔斯看他出糗。没想到卡萨尔斯每一首都会拉,而且当场完美地演奏了冷门曲目中最冷门的一首。约克伯态度转变,愿意提供一年奖学金让卡萨尔斯留下来当他的学生。卡萨尔斯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只说自己不喜欢布鲁塞尔,他没说的是,他讨厌约克伯高傲、歧视、无礼的态度。

  卡萨尔斯的拒绝,惹恼了提供他生活津贴的西班牙王室,他们以中断奖学金威胁他留在布鲁塞尔跟约克伯学习。卡萨尔斯索性连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一并拒绝了,到巴黎过起了贫困的生活。

  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卡萨尔斯又坚决拒绝了西班牙。接着,他拒绝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统治的德、意演奏;拒绝到与西班牙建交的英国演奏;1950年,美国承认佛朗哥政府,卡萨尔斯从此拒绝到美国。

  拒绝这个、拒绝那个,卡萨尔斯能到哪里演奏?他哪里都不去。他在比利牛斯山上荒凉的小镇办自己的音乐节,世界第一流的音乐家都争相参加。没有人像卡萨尔斯有那么辉煌的“拒绝”纪录。透过“拒绝”,他维护了一种自己高贵的尊严,这使得他演奏的音乐,有一股决不妥协的骨气。靠“拒绝的智能”打造的卡萨尔斯,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有关音乐家的励志小故事:梅纽因拜师学琴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梅纽因1999年3月12日在柏林一家医院治疗期间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82岁。梅纽因的一生一直对音乐充满着激情,他的音符响彻国际乐坛,他的演出以其优雅、敏锐与丰美令世人陶醉。

  梅纽因的求学经历至今是世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

  1920xx年,10岁的梅纽因随父母来到巴黎拜见名师艾涅斯库。“我想跟您学琴。”梅纽因说。

  “大概你拜错了吧,我向来不给私人上课。”艾涅斯库回答。

  “但我一定要跟您学琴,我求您听听我拉琴吧。”

  “这件事不好办,我正要出远门,明天清晨6点半就要出发。”

  “我可以早一个钟点来,趁您在收拾东西时拉给您听,行不行?”孩子恳求道。

  梅纽因的直率和天真烂漫,以及他的满脸稚气却意志坚决,使艾涅斯库产生了好感:“明天5点半到克里希街26号,我在那里等候。”

  次日早上5点半钟,梅纽因准时到达26号给艾涅斯库演奏。6点钟,艾涅斯库听完梅纽因的演奏满意地走出房间,向等候在门外孩子的父亲说:“这个徒弟我收下了,上课不用付学费,孩子给我带来的欢乐,完全抵得过我给他的好处。”

  从此,艾涅斯库成为梅纽因的家庭教师,几十年始终陪伴着梅纽因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瓦格纳   巴哈   布鲁塞尔   音乐家   约克   西班牙   歌剧   戏剧   艺术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