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3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文章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品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拥有自信的人之所以会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巨大无比的潜能等着去开发;消极失败的心态之所以会使人怯弱无能、走向失败,是因为它使人放弃潜能的开发,让潜能在那里沉睡、白白浪费。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人大脑拥有140亿个脑细胞,但我们思维意识只利用了脑细胞的很少部分,如能将更多的脑细胞从睡眠中激活出来,人的思维意识将更加强大。如果我们都能充满自信,就能创造人间奇迹,亦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从心里学上讲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里蓝图,或是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运作结果。如果你想象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到我做的很好,我以后还会做的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美国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机会的楷模。他12岁时由英格兰移居美国,先是在一家纺织厂做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做全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以这样做,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后来命运有安排他当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成为“全美最杰出的邮递员。”结果他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的一生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铭就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当什么“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么“名”,更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能说拇指比食指好吗?决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贵贱,关键是看你是否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的程度,看你身上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人们熟知的一些英雄模范,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创造了做好的自己。

  “塑造一个做好的自己”,这个目标人人都可以实现。你只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坚信自己拥有“无限的能力”与“无限的可能”,这种坚定的信心能帮助你创造和谐的心理、生理韵律,建立起自己理想的自我形象,体现自己人格行为应该具有的魅力。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拥有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积极主动的人因为自信心的毁灭而变得消极被动起来。他们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许者开始与其他人暗示他们无能,也许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取得成就想法,或者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他们的本职工作的想法。很快,由于这种微妙的心理暗示作用,他们的创新精神遭到极大的打击,他们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满腔的热情、劲头十足地去从事任何事情了。他们就逐渐失去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果断行事的能力,他们很快就会对处理一些重大事情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作出决定。他们的思想很快就会变得动摇起来。因而他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成为领导者,而变成为追随者。

  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成功者,往往自己就能成为成功者,这是人的意识和谐意识在起作用。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当意识起决定作用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意识决定“做什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意识好像冰山付出水平线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深的部分。有人用科学术语比喻:人体的神经子系统特别是大脑,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意识就是这部无比精密的电脑的“操作者”,潜意识就等于电脑的“软件”.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你能够明白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和奥秘。

  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域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保障。

  一个人想着成功,就有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的,失败则是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的。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你拥有自信,就拥有成功的一半机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就一定会成就一定的事业。

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俞敏洪:风雨无阻

  加拿大西部以美丽的河流著称,其中最大也是最壮阔的河流叫Fraser River,中文译作“飞沙河”。加拿大西部的植被非常好,保护得十分到位,所以即使在雨季,河水都是不混浊的,通常带着点碧绿的颜色。飞沙河有一些美丽的支流,比如Thompson River和Chilliwack River。这些河流的水从山上奔腾而下,一路白浪四溅,像翻滚的蛟龙一样。由于水流激荡,这些河流特别适合漂流,所以成了漂流爱好者的天堂。

  今年7月份我去了一趟加拿大,刚好是在雨季之后,河水丰满。我是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所以就约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起去漂流。我们提前三天从广告上找了一家漂流公司(从几十家中挑了一家),打电话过去预定半天的漂流。对方要求预先把钱给付了(西方人的做法),我问如果当天有急事去不了或者当天下雨了怎么办,对方说不管你们来不来,钱都是不能退的,让我们想好了再订。我想了想,觉得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急事,而且天气预报也说那天是个好天气,应该不会下雨,所以就放心地预订了。

  没想到的是,到了当天,老天忽然就变脸了,早上一起来就开始下雨,而且一直下个不停。加拿大的天气是一下雨就非常冷,而且漂流又会把衣服弄湿,这让我忍不住思忖:到时候一定会冷得受不了吧?于是我开始犹豫起来,给对方打了个电话,问既然下雨,他们能否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取消预定或者推迟几天。对方语气非常温柔但也非常坚定地说:“我们的漂流是风雨无阻的,你们来或者不来,我们都为你们做好了漂流的准备,所以你们最好还是过来,在雨中漂流也是很有意思的。”放下电话,我知道没有退路了,再加上舍不得已经交的钱,只好冒雨上路,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Chilliwack River边上的漂流公司。

  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好。Chilliwack River水流湍急,到处都是激流险滩,真是漂流的好地方。刚开始漂流的时候,我们冷得瑟瑟发抖,尤其是闯过险滩的时候,漩涡回流把水铺天盖地泼过来,浇得我们浑身湿透了。但我们一路忙着划筏子、避险情,很快就忘了寒冷。既然浑身湿透了,天空下不下雨也就就完全无所谓了,大家一路漂流,后来还互相打起了水仗,峡谷中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尖叫呼喊,三个小时的漂流不知不觉间就结束了。

  下漂流筏的时候,天也放晴了,我的心情更是无比开朗。我想,如果不是漂流公司的一句“风雨无阻”,我很可能会在雨中退缩,如果退缩了,也就没有这样一次美好的漂流体验了。所以,很多事情的成功真是在于坚持。你坚持了,别人就会让步。漂流公司坚持了,我就让步了,最后两边皆大欢喜。我之所以刚开始想退缩,是因为把困难的一面想得太多了。困难想多了,也就寸步难行了。所以,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做一件事情,那就不要再去想会遇到什么困难,坚持做下去就好,这样你往往会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好结果。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风雨无阻”!

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梦想要有高度

  史蒂夫.乔布斯真的改变了我爸我妈的世界。

  哥哥上次给父母带回一个ipad,从此,我爸我妈可以边泡脚边看我们在网上写的文章了。只是我爸的手劲比较可疑,我得提醒他,捧住了,别掉脚盆里!我女儿在旁边还接一句:“掉了,舅舅可就急坏了!”

  以前只知道有乔布斯这个人,真正关注他,是从苹果手机上市那阵开始。当时我常看英文的《经济学人》杂志,一是为了给我们考研的学生找阅读资料,同时也是自己业余消遣。当时偶然看到一篇详细介绍乔布斯传奇经历的报道,看完禁不住跟同事大大感慨一番:真是牛人啊!

  现在他宣布退休了,又激起大众对他的关注和热情。这两天我也跟风看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传记。不过现在当妈了,不只是感慨牛人就完了,还想从中总结出一些对教育孩子有用的东西。当然,总结这些,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长成乔布斯,只是想借一个时髦的话题,再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罢了。

  这里总结出几条对我们家长有用的乔布斯经验,跟大家共勉:

  一、对事业有高强度的激情。

  乔布斯一生最大的驱动力就是对事业的激情和改变世界的梦想。这个激情有多强呢?让我们看看,在它的驱动下,乔布斯都做到了什么:在创业时,乔布斯对于能给自己帮助的人常常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最终达到目的;当他被自己开创的苹果公司给开除时,他做的事情竟然是去法国、意大利、瑞典、前苏联,去继续为苹果电脑做宣传,同时他还创办了“苹果教育基金”,给加州每一所学校都赠送了一台苹果电脑;当他知道苹果公司真的希望自己走开时,他成立了一个6人小公司,从头再来,继续做电脑事业;当十几年后,苹果公司陷入危机,需要他时,他决定,不在乎胜败得失,忽略对名誉的担忧,决定回到这个当年自己创办的公司,因为他可以更好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可见,当一个人对自己认定要做的事情,有足够强烈的热情时,那么不论外界情况怎样变化,他都可以始终如一地去做这个事情。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变化、阻力、挫折、逆境,都只是另一个契机罢了。乔布斯曾说,被苹果公司扫地出门是他人生中的头等好事。我们看他后来的经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激情并不能保护你免受挫折,但它能保证任何失败都无法阻档你前进的脚步。”

  对事业的激情该有多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说:“你发现你太喜欢做一件事,以至于都等不到第二天天亮就想去做它。”

  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去做?当我们试图勾画孩子的一生时,我们是否乐于看到孩子也有这样的事情可做?

  兴趣是激情和梦想的前身。那么,我们是不是真的尊重孩子的兴趣,是不是每天都在致力于培养开发孩子的兴趣?还是一面扼杀了真正的兴趣,一面又把兴趣变成了乏味和负担?

  等孩子大一些时,我们是否能引导、鼓励孩子一路去追寻自己的激情和梦想?

  关于激情和梦想,我们早就听说过太多的名言和事迹,但是当落实到自己孩子身上时,我们或许不自觉地又随了大流,忘了自己当初被鼓舞起来的沸腾的想法,让恐惧占了先。我们可能会貌似理智地告诉自己:我这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是为了让他有个基本保障,是为了不让他误入歧途……我们希望孩子能平静地生活在大多数的范围里,不要太独辟蹊径。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瞎折腾”。我们怕寻求激情和梦想的道路太浪费人生,错失了发展的良机,让孩子输在了跑道上。我们可能都有点害怕孩子太有激情,我们心疼地想:那得多累啊!

  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我们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早晨都满怀期待地走出家门,去做他热爱的事情,那岂不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幸福的时刻。

  二、梦想要有高度。

  很多人都有梦想,但之所以没能实现,多半是由于梦想的强度和高度不够。

  1977年,乔布斯还没什么名气,苹果公司也只是一家小公司。当时,有一位22岁的电脑人才在四处求职。他去很多大公司面试,他每去一处都提同一个问题:“你们如何展望个人电脑的未来?”有位公司高管说:“我们觉得它肯定会成为每个人圣诞礼物单上的大家伙。”另一家公司的高管激动地说:“我们认为它会让我们的股价涨到每股超过2美元!”这些听起来都很不错,但是这位明智的年轻人并没有被打动。

  最后他来到苹果公司,见到了穿着牛仔裤、留着长发的年轻的乔布斯。乔布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小时,他描绘了一幅个人电脑将怎样改变世界的未来景象。来应聘的这位电脑天才被这个愿景深深感召,决定留下来。此后,他为苹果公司做了很大贡献。他评价说:乔布斯能看到海的那头。

  你的梦想和愿景究竟有怎样的高度?成功与否就在于此。电脑对于这些公司意味着什么,是一款畅销的产品、是一个能让股价飙升的工具、还是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梦想?这就是乔布斯胜出他人之处。

  乔布斯说过:“我从不为了钱而活着,一点儿都不关心死的时候是不是最富有的人,而是每晚入睡前都能自豪地说,我们的确干了一番事业——这才是我最在乎的。”乔布斯有时的行为似乎也表现得对钱很计较,但我想,这大概只是追求完美的性格所致,或许他暗地里认为自己更有能力把这些钱用得更合理。

  作为商人,在过程中追求利润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把追求财富看作终极目标,那他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成为有钱人永远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梦想。

  其实,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被崇高的精神所打动。崇高的目标不仅能推动自己,更能推动他人,带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当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时,他发现公司的问题就是过去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奋斗理想没有了,他拯救苹果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重塑统一的企业理念,用梦想去带动大家。

  写到这,忽然想起我哥哥罗大伦跟我说过的话。他说每当有年轻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就回答两个字:“境界”。确实啊,有什么样的境界,有什么样的高度,将决定你能走多远。当一个人超越了对个人得失的计较,当他是为更崇高的目标而努力时,他就会有势如破竹的力量,正所谓“得道多助”。

  所以,当我们天真的孩子提出一些伟大的不切实际的梦想时,我们要支持、引导,不要轻易把他拽回到地面上。当孩子长大一些,变得现实了,开始羞于谈论理想和境界——因为怕显得不成熟,那时,让我们小心地保护好他心中理想的火苗吧。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对晚辈的忠告就是:“志当存高远”。我们要相信,一个有崇高目标的人,一定能有充实的精彩的一生。

  三、“没用”的知识促成创新。

  乔布斯事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那么,除了激情和梦想,还有什么使得他的创新总是变得可能、总是那么耀眼夺目?

  他当年自己选的大学是一所昂贵的崇尚自由思想的私立学校。乔布斯只上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他要回了学费,但是依旧赖在大学宿舍里。这样,他可以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去听自己喜欢的课,而不必受学分所限。

  那么他在这期间究竟接触到了什么呢?他选修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看似毫无用处的专业——美术字专业,就因为他被校园里海报上漂亮的美术字迷住了。同时,他还在大学里接触到了东方哲学。后来他专程去印度去朝圣、寻求真谛。乔布斯终生是虔诚的佛教徒。

  这些,同用电脑改变世界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一个电脑公司的CEO,最好是学电脑专业和MBA或EMBA出身的吧。

  美术字课的用处,等到我们这些年看到苹果公司一个又一个惊艳的产品时,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乔布斯艺术家般的眼光、对设计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产品成为电器里的艺术品。他在设计一款产品的用户界面时说,他希望这个桌面“漂亮到你恨不得舔上两口的程度”。

  佛教又有什么用呢?现在人们常说,苹果产品在造型上很有“禅意”。在早年,在设计苹果2代电脑时,他执意要最大限度降低电脑风扇的噪音,甚至提出取消风扇,这来自他静修冥想的习惯。而佛教对于乔布斯的人生哲学有多么大的影响,更是可想而知。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就是整合事物的能力。当各领域各角度的经历和知识碰撞在一起时,创新的火花最有可能产生。

  乔布斯被苹果开除后,他除了游历欧洲,还去了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里,去了解生物化学和DNA重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见了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这次对其他领域的接触,让他萌发了为大学专门研发电脑的想法,为他的新公司找到了发展方向。

  他在为自己的新公司满世界推销产品时,无意中接触到了迪斯尼,从此又开启了他在电影业的辉煌篇章。

  乔布斯一直很喜欢音乐,在他的低谷时刻,他用鲍伯迪伦的歌来陪伴自己。音乐,对于搞电脑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在他重回苹果公司之后,他意识到要把苹果电脑和互联网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结合呢?他想到了音乐。他果断地终止了一些掌上电脑的研发。他说,人们对音乐享受的需求更大。于是,就有了iPod,iTunes。一路下来,他又用iPhone改写了手机概念,之后又是iPad……苹果公司从音乐这条小道暗渡陈仓,赶超了对手。

  他说苹果公司的产品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创造产品的是一群音乐家、诗人、美术家、动物学家、历史学家,而他们碰巧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他把有各种天才的人聚集在自己周围,从中吸取灵感。于是,就有了创新。

  其实在我们身边,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没用”的知识对创新的巨大意义。比如,很多好的作家往往并非中文系出身,而是来自形形色色各种行业。而中文系毕业的人,则常是在从事其他不那么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编辑、记者、教师、政府官员。再比如,我们常会发现很多有成绩的人都是通才,至少是兴趣涉猎广泛,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各领域的信息汇合在一起,更能促使他有创造性的突破。

  由此想到,很多人对学科、对知识持有狭隘的认识:理科的人认为文史知识没用,文科的人认为技术更低一等,搞艺术的认为学外语浪费时间埋没人才,家长认为不考的学科可以马虎一些……

  曾听说有的家长让上幼儿园的孩子学兴趣班,为的就是多得几个艺术证书,好能上好一点的小学!这种对待学习的功利态度,是多么狭隘和荒谬!

  什么样的观察、知识和经历是没用的呢?对于一个有着专注目标的人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可以预想到,在未来,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时,当创造力日益成为社会前进的重要驱动力时,那些“没用”的知识就会越发有用。

  或许将来,我们的教育模式都将据此做出巨大改变。而在变化到来之前,我们家长应该消除对学科、知识的偏见和歧视,要打破脑子里“有用”“没用”的框框,少一些功利心,为孩子未来的创新准备足够丰富的素材!

  四、谦逊与尊重之心。

  人们大概很难把谦逊和尊重这些词跟乔布斯联系在一起。的确,他常常对下属、对竞争对手都毫不客气;他有时在公司里过于苛刻,常激起很多怨言;他甚至有一些怪癖,比如自己开会用的白板都不许别人碰一下……

  他的谦逊和尊重之心体现在何处呢?

  96年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佛教中有个说法叫‘初心’。保持初学者之心是非常好的事。”的确,当我们能以孩子般的心去看世界时,当我们能对世界保持谦逊的态度、能充满敬意时,我们就可以摆脱很多偏见,看到更多新的角度、新的可能性。这种谦逊和敬意的初心,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而以我的体会,乔布斯的谦逊和尊重之心,更多体现在他对待他的目标消费者的态度上。

  在很多总裁的眼里,消费者是一群乌合之众,是数字、是眼球、是被股市愚弄的傻瓜、是盲目冲动的钱包……但是,在乔布斯眼里,他的消费者是一群“富于创新精神的”、“与众不同的”、“追求梦想”的“天才”,他们“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准备着改变世界。我们就是要为这样的人制造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乔布斯多次在演讲中说过同样的意思。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他的宣传手段,但我想,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否则,他不会对产品如此精雕细刻,他会认为,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他们好糊弄。乔布斯早年就说过,他生产的电脑,就是他自己想用的电脑。

  我想,这种把消费者放到跟自己平等的地位,甚至更高地位的态度,是他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基本动力。

  我们早就听说过“消费者是上帝”,但是环顾周围,有几个人真的以这种态度在行事?而事实证明,消费者也是你的镜子:你把对方当傻瓜,你就会栽跟头;你对他们尊重,你也将得到应有的尊重。

  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人稍有成绩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编剧作家把观众读者当弱智,结果就生产智商不高的作品;学者把大众当文盲,处处以导师自居,让人听着难以接受;商人就更容易被钱财撑大了自我,拿消费者当白痴去欺骗……

  不用说将消费者当上帝,只要我们都能将心比心,对大众有基本的尊重,去创作自己愿意看的作品、生产自己愿意用的产品、销售自己愿意买的商品,那我们的世界就会美好许多了。

  所以我想,这种平等心、谦逊和尊重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前提。

  而作为家长,我们自己认真修心,再把这种平等、谦逊和尊重的态度随时渗透出来,影响孩子,这大概是我们能为孩子未来发展打下的一个很好的基础!

  乔布斯的经验当然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比如追求完美和卓越,比如简约就是专注,等等。这里先总结这几条。

  最后引用他40岁以后跟记者说过的一段话,跟家长朋友们共赏:“一个人成为父母亲以后,他的人生观就发生变化了。这就好像你内心深处突然多了一种奇怪的力量在左右你的思想一样。对零乱纷争的大千世界,你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以前是绝对没有的。”“我要努力做一个好父亲,就像我的父亲对待我一样。我每天都在思索我到底做了什么”。

  当了父亲的乔布斯,多了一些警醒和审慎。这种感觉,我们也都有过吧。

  以上就是品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最经典的励志文章推荐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励志   励志文章   苹果公司   谦逊   潜意识   意识   事情   激情   梦想   孩子   电脑   文章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