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5则

  勤奋是风,吹拂心愿的帆;勤奋是帆,载着希望的船;勤奋是船,畅游知识的海;勤奋是海,拍打幸福的岸。以下是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欢迎阅读!

  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1:

  在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已经60多岁了,但他却能够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英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他要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到晚上,在8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他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作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也使美国人民受益匪浅。

  威尔福·莱特康丽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每天抽一小时来画画。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数年下来,他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被高价买走。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作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这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认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他们努力过好每一天,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也合理地利用时间享受生活的快乐,对于该做的事,他们会动力地去做,对于没有价值的事,他们绝不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愚者也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整天都没有闲暇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充分地利用时间,可是以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成就,其实,在愚者的忙碌中,有一大半是把时间浪费在可做可不做的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了,生命也就在这一分一秒中悄悄地消失了。

  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2:

  苏步青,1920xx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着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3:

  提起画坛泰斗齐白石的名字,可谓妇孺皆知,他一生先后娶过两位夫人,家族人丁兴旺,迄今为止繁衍至第六代.又因白石老人的两位夫人,一位在他的故乡湖南湘潭,一位在他生活直至仙逝的北京西城区跨车胡同5号,他的后人在继承了他的“虾”后,又分为“南派”与“北派”.如今,白石老人留下的“南派”、“北派”子孙,在京湘两地精心地固守着一代宗师丰厚的家业.然而,除此之外,在西北新疆的军垦新城石河子市,也有一位白石老人的嫡亲曾孙齐作夫,他与白石老人相处4年,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齐白石作画

  那是1953年的冬天,齐作夫跟着二叔齐金平怯生生地走进北京西城跨车胡同5号,一个小四合院,见到了曾祖父齐白石.

  这一年齐白石已94岁,见面时,老人正在书房闭目养神,看门的老头上前告诉他老家来人了,他才睁开眼睛打量着他们.二叔齐金平赶紧上前,给老人问好.

  因为与二叔见过面,齐白石用右手摆摆算是回应了,随后又用左手拂着自己一把白胡子,上下打量着齐作夫,操着浓浓的乡音问:“你是谁家的娃子?”“我,我爹是次生”,这样回答曾祖父,齐作夫心里真有点害怕.“次生?”齐白石两眼猛然睁开,显得十分有神,“那你叫个什么?”“我,我叫齐作夫.”齐作夫还是十分紧张.当齐白石得知齐作夫念到了初中时,高兴地说:“好,好,有学识,好呀!”这样,齐作夫就在北京曾祖父的家中住了下来.

  齐作夫第一次见到齐白石画虾,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齐白石的画室,见他正专注地作画,看着他笔下勾出的虾身,犹如看到在水中游戏的活虾.

  “你在家学过画没有?”齐白石问.齐作夫老实回答说:“我没有条件学画.”“那你想不想学呢?想学我就教你.”齐白石又说.“想学,想学”,听到曾祖父这样说,齐作夫喜出望外.

  从那以后,齐白石就开始教他画虾,每当齐白石作画时,齐作夫就帮他研墨、拉纸.在画的同时,齐白石也往往边画边给齐作夫讲解,如何下笔,如何用墨.

  那时候,齐作夫每画一幅画,曾祖父都要亲自给他讲解、指点,说出他画虾的不正确之处.虽说齐白石当时已94岁,但他的思路仍很清晰,尤其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丝毫未减.譬如,画一只虾要用39至40笔,画一只螃蟹22笔,整张画的结构,用墨的深浅等方面,齐白石都极为认真.

  一天,齐白石对齐作夫说:“你叫作夫,再起艺名叫亮夫吧!”他见齐作夫点头应允,很是高兴.

  丧失与周合影的机会

  齐白石的画很值钱,这一点齐作夫是知道的.因为齐白石在教他画画的日子里,每作一幅画,都锁在柜子里,卖出去或是送出去的画,都亲自拿.

  有一次,齐白石画好一幅虾给齐作夫又讲了一番要领后,一时高兴,便对他说:“这幅画你就拿去吧!”齐作夫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千恩万谢地拿上画,转身就卖给了看门的老太监,卖了300块钱.因为齐白石爱吃包子,于是他就拿着钱,买了几个“人参包子”孝敬齐白石.齐白石高兴极了,夸奖他说:“你还挺有孝心的嘛!”随后,又假怒说:“买这么贵的包子,是不是把我的画卖了?”齐作夫挠着头跑开了.

  有天下午,齐作夫因为贪玩,在北京的几个公园逛得很晚才回来,得知周恩来来看望过曾祖父,来了很长时间,还拍了许多相片.感到十分后悔,他失去了一生惟一见到周的机会.那时候,齐作夫知道和曾祖父是好朋友,建国后,对曾祖父一直从生活上、身体上多方关照,齐白石也很敬重和信赖,有什么事都要找.

  齐白石“抠门”但不吝啬

  齐白石出身穷苦,少年时放过牛,年轻时靠做木工养家 口,还当过“烟客”.他做一个烟斗,烟嘴是活的,好几米长,别人在楼上吸,他就在楼下点烟,别人吸完了,就赏他几个铜板.也许穷怕了,因此,齐白石“抠门”得要命,他的裤腰带里总藏着金子,家里大小柜子的钥匙都由他自己掌管.他生怕别人偷他的金子和钱,还有画.尤其对他的画,他轻易不给家人,生怕家人拿去换钱胡花.齐作夫就见过曾祖父的“小气”样子,一次,他给家人6角钱买虾皮回来做汤,东西买回来后,他又用手掂一掂问:“这够6角钱的吗?”

  齐白石虽说有些“抠门”,但对小辈却一点也不吝啬,他每月给齐作夫30块钱用于吃早餐、中餐,晚上在家里吃.虽然他90多岁了却一点也不糊涂,每个月给齐作夫零用钱,从不错一天,即便家里人带来的客人住下,他也每月给30块早餐钱.

  1957年5月,齐作夫和一批北京青年加入了支援大西北修铁路的行列,结束了与曾祖父相处的4年难忘的生活,告别时,曾祖父说:“你走了,别忘了画画啊.”随后,他送给了齐作夫他的五卷《荣宝斋画册》和《齐白石画谱》.

  虾欢人亦乐,白石有传人

  1957年10月16日,白石老人在北京仙逝时,齐作夫正奋战在兰新铁路工地上.1960年初,齐作夫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西山电力段.

  在边疆的几十年中,齐作夫始终没有忘记曾祖父的那句话“不要忘了画画”,由于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他以红柳枝、木炭作画笔,以戈壁大地、工棚墙壁为画纸,时不时地画着,研习默诵齐白石画谱,从未间断过.

  齐作夫退休以后,更是全心扑在泼墨作画里.齐作夫根据新疆丝绸之路的特点,不光画虾,还开始画骆驼,后又专攻画哈密瓜,他独创了一种画哈密瓜的技法,除瓜纹路、蔓、叶、花是正面着笔,其余6道画序都在画纸背面画就.

  在对艺术的追求上,齐作夫信奉自然独到.他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的花鸟鱼虫,笔意稳练、古朴,任行云自流、清泉直泻,率真而无掩饰.尤其是他画的虾,平淡中透着几分天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被一些老艺术家谓之“颇具白石画之遗风”.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作也.这段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4:

  苏洵二十五岁那年,被史彦辅和陈公美两人拉着,把峨嵋山玩个里外透彻。游山途中,他们听说西北数百里外的岷山也很壮美,于是再去岷山游历,一转悠又是半年。饱览岷山秀色之后,苏洵回来歇了几日,这才发现妻子面带忧虑,只是不愿形诸言表。原来程夫人并不指望夫君能够光宗耀祖,却将满腹期望全部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终日教他们读书认字,却又自叹精力不足。苏洵从她对孩子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如若继续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境地,这才认真琢磨起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过了不久,他的母亲史夫人不幸病故,二哥从外地赶回家为母亲守丧三年,兄弟两个到了一起,免不了聊起自己的前途,苏涣有意问道:“三弟啊,你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让我看看这纸上山川如何雄秀奇美啊?”

  这一下真的把苏洵难住了,他觉得满肚子都是锦绣河山,却不知如何将它吐到纸上,想画画不成,想写写不出,急得他满头是汗。 苏涣见状一笑,略转话题:“三弟,你别着急。哥哥我有一件心愿,想请三弟帮助圆了。”苏洵忙问:“什么心愿?” “我们苏家先人原是很有一些来历的,可自大唐以来,我们只知眉州刺史苏味道是我们的先人,往后就语焉不详了。从下往上推,也只知道祖父叫苏杲、曾祖叫苏祜。三弟既然喜欢周游,何不找些老人聊聊,再去查查别人的族谱,把我们苏家族谱编出来呢?”苏涣慢慢说道。苏洵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蛮有意思,便一口应诺下来。眉山的程家、史家都是亲戚,苏洵一经询问,他们都拿出族谱和先人的往来书信,再加上眉州府里还有些陈年案卷,很快苏洵便追根溯源,查到了唐朝刺史苏味道的名字,可惜这位先人事迹,让他看了脸上发烫。再往前,查到了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洵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弄明这些人的来历,他为自己列下了长长的书单,把《史记》、《汉书》、还有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策》都罗列到床前案头,读了个通透,一直读到二哥“丁忧”期满,离家上任,这时的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诸文字——这年他已二十八岁。后经勤奋学习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关于后天勤奋的事例5:

  美国18世纪电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当印刷工人。

  在工作的同时,他投身政治活动,成为一名政治活动家。40岁后他又转入科学领域,开始做电学实验。政治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实践使他愈益认识到自己的学问之不足,于是正像他在《自传》里写的:“除了读书以外,我不允许我自己有其他的娱乐。我从不到酒馆、赌场或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去消磨时光。”虽说富兰克林不允许自己娱乐未免过苛,但他这种力戒“消磨时光”的精神是可贵的。

  确实,“大器晚成”很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励志   成功励志   事例   齐白石   勤奋   后天   曾祖父   左传   先人   北京   老人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