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背后的故事精选集

  在成功的背后,或许没有那么光鲜靓丽,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记忆!品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成功的背后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的背后的故事篇1:在黑暗中跳舞的精灵

  如果说切·格瓦拉以激情的红色让世界沸腾,那么同样身为拉美传奇人物的阿丽西娅·阿隆索带给世界的就是优雅的白色——芭蕾的颜色。20xx年7月9日,这位著名的古典芭蕾舞演员赢得了西班牙巴勃罗奖(世界级的艺术奖项),虽然已年近九旬,几乎双目失明,阿隆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依然高雅庄重、气质动人。

  阿隆索本名阿丽西娅·马尔廷尼斯,1920xx年12月生于哈瓦那一个富裕的军官家庭。年幼的她经常要求母亲打开留声机,她则手持纱巾,翩翩起舞。8岁时,她随当时知名的芭蕾舞演员苏菲·菲德洛娃学习古典芭蕾,一年后开始在古巴芭蕾舞界崭露头角。

  在她15岁那年,芭蕾舞台上经典的爱情,演绎成现实中的爱恋——她爱上了自己的舞伴并很快结婚。这名男子叫费尔南多·阿隆索,从此,阿丽西娅·马尔廷尼斯改名为阿丽西娅·阿隆索。这对新婚夫妇带着梦想,来到了世界艺术之都——纽约,专业舞者的新生活在他们面前展开。

  19岁,正当阿隆索开始步入人生花季和舞台生涯巅峰之际,她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怎么也看不清东西了。在那段时间里,她一只眼里经常只有朦胧的光影,另一只眼的视力也越来越差。阿隆索深受视力衰退的困扰,一次次心急如焚地去看眼科医生。1941年,她被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在医生的建议下,阿隆索接受了3次手术,仍无法将视力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她最后一次手术是回古巴做的,医生要求她术后卧床一年,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不能大笑,甚至不能大声说话,需要严格控制好脸部肌肉对眼廓肌的影响。在芭蕾界,有这样一句话: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一年不练,那无异于放弃职业生涯。

  在这一年里,丈夫费尔南多每天都陪着她,坐在她身边,用指头代替脚尖,在阿隆索的胳膊上舞蹈,表演那些著名的古典芭蕾剧目,带着在黑暗中神驰的阿隆索,在无尽的虚空中,跳了一幕又一幕。多年之后,阿隆索依然对这段时光记忆犹新:“我的灵魂从身体的束缚中逃离,在黑暗中,我们翩翩起舞。”

  从医院出来,还需要导盲犬带路的时候,阿隆索就开始练习了。1943年,她仍然饱受眼疾的折磨,就像透过一层百叶窗看世界,但她已经急不可耐地回到纽约,并接连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一系列经典的芭蕾舞剧。凭借着轻盈利落的舞步,阿隆索博得了美国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如日中天的表演事业,却伴随着痛苦的视力障碍。所幸的是,在双人舞舞段中,女演员是由男演员来引导的。阿隆索的舞伴们都很清楚,她只有一只眼睛有模糊的视力,无法兼顾更宽的范围,因此,她的舞伴都是精确站位的;如果是远距离接抛,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固定为具体的脚步数。舞台上还有一些特殊设置的彩灯,那是引导她舞蹈的主要导航仪,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她有视力障碍。

  阿隆索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最大愿望,依然是发展古巴的芭蕾舞事业。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她回到古巴,呕心沥血打造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这个品牌,令其成为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她自己的舞蹈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仍不见衰减,其表演生涯一直延续到她古稀之年,最后一次登台已是75岁高龄。执著的阿隆索成为世界芭蕾史上罕见的奇人!

名人成功的背后的故事篇2:马云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成功的背后的故事篇3:达利娅.格里

  5岁那年,她上幼儿园。小朋友们喜欢聚在一起嬉戏,她却总是一声不响坐在角落里。有时,仅仅是一张小纸片,也可以被她折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副乐此不疲的模样。

  9岁时,她读小学三年级,成绩一塌糊涂,唯一能考及格的,只有手工课。老师来家访,忧心忡忡地说:“也许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她的父亲坚决地摇着头说:“能在手工课上做这么漂亮的环保袋和笔筒,证明她非常聪明。”

  看到老师失望地离开,她难过得掉下眼泪。父亲却笑着说:“宝贝,你一点儿也不笨。”父亲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说:“还记得我给你讲过蓝鲸的故事吗?它可是动物界的‘巨人’,别看它粗枝大叶、肥肥壮壮的样子,可它的喉咙却非常狭窄,只能吞下5厘米以下的小鱼。蓝鲸这样的生理结构,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衍,因为,如果成年的鱼也能被吃掉。那么,海洋中的鱼类也许都会面临灭绝了!”

  “上帝并不会偏爱谁,连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例外。”父亲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好莱坞着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经常忍饥挨饿,甚至一度只能依靠郁金香球茎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身材特别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听说她梦想要当一个电影明星时,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白日做梦,说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刮走。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赫本从不气馁,终于成功扮演了《罗马假日》中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假如,她当初因为自己过于消瘦而放弃理想,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影星。”

  父亲鼓励她说:“你看,无论是一头巨鲸,还是国际影星,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这就好像你数学功课差一点儿,手工却是最棒的,说明你心灵手巧。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

  也许正因为有了父亲的鼓励,从此以后,她不但喜欢做手工,还常常动手搞些小发明。几块木板钉在一起,加上铁丝和螺丝钉,就是一个小巧的板凳。听到母亲抱怨衣架不好用,她略加改造,让它可以自由变换长度,成了一个“万能衣架”,简单又实用。甚至,在父亲的帮助下,她还将家里的两辆旧自行车拼到一起,变成了一辆双人自行车。

  伴随着这些小小的发明,她快乐成长着。20xx年,她已是美国波斯顿市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一个周末,她出去购物,在超市门前,听到有两位顾客在抱怨:“想要找到空车位,简直比彩票中奖还要难!”“如果谁能发明一种折叠汽车,那该有多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立刻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试一下呢,说不定真的可以。”

  回到学校,她开始搜集关于汽车构造方面的知识,单是资料就抄了厚厚的几大本。接下来,一次次思考,反复画图。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了折叠汽车的图纸。

  看她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有同学泼冷水说:“你懂得如何生产吗?说不定图纸只能变成废纸。”她想起父亲当年讲的一头鲸的故事,笑着说:“我的确不懂生产汽车,但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于是,她在网上发布帖子,寻求可以合作的商家。不久,西班牙一家汽车制造商联系到她,双方很快签下合约。20xx年2月,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折叠的汽车面世了。

  这款汽车有着时尚的圆弧造型,全长不过1.5米,电动机位于车轮中,可以在原地转圈,只要充一次电,就可行驶120公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30秒之内,神奇般地完成折叠动作,让车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停车。折叠汽车刚刚亮相,就受到众多车迷们的追捧,还没等正式批量生产,就收到了很多订单。

  她就是来自美国的达利娅.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有些害羞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刻苦和勤奋来弥补缺陷,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费尔   古巴   蓝鲸   故事   芭蕾   视力   父亲   名人   数学   人生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