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对成功的定义

  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以下是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人民对成功的定义,欢迎阅读!

  中国人民对成功的定义

  中国社会转型期成功定义的单一性:有钱即成功

  年近岁末,被阴霾笼罩了一年的大陆娱乐圈再爆丑闻——歌星尹相杰吸毒被抓。而据媒体统计,他是今年以来第12位涉毒明星。这12人的大名单,堪称一网打尽两岸三地艺人,星光璀璨夺目: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大陆男演员张默、高虎,歌手李代沫,台湾新一代偶像男艺人柯震东、香港演员张耀扬等,其中名头最大的当属华人功夫巨星成龙之子房祖名。

  娱乐圈真的很“乱”,但它在当下中国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某些社会族群一味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缩影。从“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盛行一时到微博上王思聪老婆团声势浩大再到“有钱就是任性”随处可见,无不彰显着社会转型期成功定义的单一性:有钱即成功,做个有钱人真好。

  中国社会为何有病态的成功观?

  (一)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美国人成功的标准是美元的成功。“成功的标志是财富的积累。一个人财富积累越多,他就越成功,就越能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思想文化,连同它的生活方式、社会病一起传入中国。就西方价值观而言,它是以个人为出发点、核心和目的,往往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在物质需要和精神满足的关系上,其过分强调物质利益或金钱、利润,往往会导致人们只追求物质需要满足而忽视精神需要满足的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在当前转型期,我国在政治、道德制约力减弱而法律制约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应试教育制度的导向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国人对于成功的理解都是一元的,即小时候看成绩,长大了看名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警句几乎家喻户晓。似乎人生失败与成功的比拼,从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也几乎毁掉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和铺天盖地的特长班、补习班将孩子们本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扼杀在摇篮里,使孩子们成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由于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至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高分数成了成功的代名词,自然就成为学生奋斗的唯一目标。学生也就被迫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这种应试教育的导向与模式,其弊端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也成为错误成功观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主导方面来说是反功利的。孔子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赚钱,追求利润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金钱、利润也成为人们活动的直接目标和根本动力。市场经济的这种趋利性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强烈冲击。国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动摇,对物质、金钱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急切。

  (四)教育的缺失与误导

  多年来,学习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成功观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至今仍然是空白。这一问题的缺失甚至误导,也是造成当代学生成功观往往陷入误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成功学的理论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在这些所谓“成功学”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把“成功”定义简单化、庸俗化。在这些书籍中,更多的是教给人们怎样走向成功,或者就是成功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更甚者,在有些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你就是失败。所有的成功学理论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成功是什么?怎样才算成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观。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些人自身在成功观问题上就有误区。某大学教授就公然以赚钱多少来衡量学生成功与否,宣称如果学生40岁没有赚到4000万,就不要去见他……我们的很多教师常常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以某些名人、政治家、商界精英来做为学生的榜样加以宣传。这无疑是对学生的误导。

  成功——不是积累财富,而是获得幸福

  今天中国处于五千年不遇的巨大变革中,其不同以往的最主要特征:积累财富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致富第一次成为个人追逐的目标。人们不再只寻求做大官,大商、大腕、大家、大师(律师、会计师、医师等)也越来越多成为男人职业目标选择,女人择偶目标方向。社会价值理念中,英雄定义得以重写。在中国与世界经济秩序对接的今天,成功概念第一次与世界流行空前地一致:仅仅达到自我设定目标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令人瞩目的财富、权势或名声。

  财富,就这样,成了当今时代成功的代言辞。并且,越富裕越成功。自然而然地,“五大”中,大商家为成功顶端,被奉为“大款”,男女争相傍之。一年的纳税额就超过3个亿,或者让近代惟一留名的商人胡雪岩都自叹不如,何况草民百姓乎?无法不让人艳羡到顶礼膜拜。

  当然,物质的一块很容易作比较,它可以用数字来参考,可以做富翁排行榜。但上了富翁排行榜就可以算作成功吗?君不见多少富翁一夜之间大缩水,一夜之间成乞丐,一夜之间进牢房。

  或者像明星,一时出名,前呼后拥。但出名就是成功吗?没看见追星族朝三暮四吗?没有一颗星是永远闪亮的。没有一片掌声是永远为你而鼓的。

  所以,成功的标准不是物质。物质可以来,可以去。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名气。名气今天有,明天也许没有。成功是属于性格的,精神的,思想的。

  人活着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财富。所以,成功,不是积累财富,而是获得幸福。

  问题不在于是叫作成功还是称为幸福。问题在于谁来定义成功,谁来定义幸福。成功从来就是个社会概念,判定成功与否,从来只有社会标准。仅仅自己觉得成功不是成功,大家觉得成功才是成功。

  但幸福完全不同,幸福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别人觉得我们幸福,我们不一定真幸福,我们只是不希望别人不觉得我们不幸福而已;别人觉得我们不幸福,我们不一定真不幸福,我们只是懒得和不懂得我们幸福的人去分享只属于我们的幸福而已。我们自己定义幸福概念。我们自己把握幸福时,成功不再是名利场上用作炫耀的名词,而是规划自我人生的动词。

  不要被“成功”的光环所迷惑,也不要被世俗的“成功”标准所约束。 是否“成功”是由自己来判定的,别人的评价最多具有参考的价值。尽管每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所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但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能够成功。

  可是,如何重建道德体系、信仰体系,把奔腾的欲望重新套上信仰和道德的缰绳,让社会走出唯物质至上的泥淖重归秩序,显然是一个宏大命题,和中国深层次改革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全球居民“态度调查”:中国人以物质定义成功

  大名鼎鼎的环球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20xx年对20个国家的“态度调查”显示,71%的受访中国人“根据自己拥有的物质来衡量成功”,高居世界第一,比居于第二位的印度(58%)高出13个百分点,比接受调查的二十个国家的平均比例(34%)高出37个百分点,比所谓“金钱万能”的美国(21%)高出50个百分点,比福利国家瑞典(7%)高出64个百分点。此一新闻,在国内媒体上引起不小的震动。只可惜,调查的许多细节,都被媒体略过。文本试图回顾这些细节,帮助中国人反省自己的精神状态。

  用物质界定成功这种偏好,可能本身就受物质(即经济发展水平)的界定。益普索公司指出,中国、印度、土耳其、巴西、南非这几个名列前茅的都属于新崛起国家,人均GDP比较低。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等等,则属于最富裕的国家,对物质反而看得最轻,也许人家在物质上已经很充裕、不再稀罕了。衣食足而知礼仪嘛。这让我们想起了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级理论:人首先要满足自己在温饱等方面的基本生理需求;最高的需求,则是自我实现,即在道德、创造力等方面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大家都在温饱和安全等基本问题上挣扎,情感、自尊、自我实现等等境界还高不可及,只能由物质来界定了。

  然而,这样的解释仅仅能说明一部分问题。首先,按购买力计算,20xx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印度才3843美元,但中国人比印度人更注重物质。巴西、南非的人均G D P比起中国来也就高20xx多美元,但用物质界定成功的比例,巴西低了23个百分点,南非低38个百分点。另外,韩国的人均G D P将近3 .2万美元,西班牙则是3万美元,双方在同一水平上,但45%的韩国人用物质界定成功,西班牙则只有15%。阿根廷、俄罗斯的人均G D P不过是韩国的一半多,但用物质界定成功的比例都低于韩国十几个百分点。是否儒家文化圈因受“实用理性”的塑造,相对更看重物质?也不尽然。日本比韩国的人均G D P大约高出12%,但用物质界定成功的比例低于韩国23个百分点,低于中国49个百分点。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腾飞,中国创造了许多财富,但人们的物欲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长而降低。相反,人所创造的财富,正在把人征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励志   成功励志   南非   定义   韩国   百分点   中国   物质   财富   幸福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