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想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事例

  理想是小舟,载着你通向成功的彼岸,只有坚持的人才能抵达。以下是品学网小编分享的对理想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对理想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事例篇1

  一提起史泰龙,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世界顶尖级的电影巨星,可他的人生经历更让人心酸,更能给人启迪。

  史泰龙生长在一个酒赌暴力家庭,父亲赌输了就拿他和母亲撒气,母亲喝醉了酒又拿他来发泄,他常常是鼻青脸肿。

  高中毕业后,史泰龙辍学在街头当起了混混儿,直到20岁那年,有一件偶然的事刺痛了他的心。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要不就会跟父母一样,成为社会的垃圾,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开始思索规划自己的人生: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公司,自己没有学历文凭和经验;经商,没有任何的资金,竟没有一个适合他的工作,他便想到了当演员,不要资本,不需名声,虽说当演员也要条件和天赋,但他就是认准了当演员这条路!

  于是,史泰龙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求导演、找制片,寻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能够成功!可他得来的只是一次次的拒绝。

  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我一定要成功!史泰龙依旧痴心不改,一晃两年过去了,遭受到了1000多次的拒绝,身上的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菜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以养活自己。

  我真的不是当演员的料吗?难道酒赌世家的孩子只能是酒鬼、赌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史泰龙暗自垂泪,失声痛哭。

  既然直接当不了演员,我能否改变一下方式呢?史泰龙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始写起剧本来,两年多的耳濡目染,两年多的求职失败经历,现在的史泰龙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

  一年之后,剧本写出来了,史泰龙又拿着剧本四处遍访导演,让我当男主角吧,我一定行!

  剧本不错,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又遭受了一次次的拒绝。也许下一次就行!我一定能够成功!一次次失望,一个个的希望又支持着他!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你的精神一次次地感动着我。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在他遭遇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终于给了他一丝希望。

  史泰龙经过3年多的准备,现在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因此,他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第一集电视连续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最终,史泰龙成功了!

  对理想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事例篇2

  杨长林,56岁,重庆金谷集团董事长。1980年开始经商,1993年成立金谷集团,在涪陵区等地从事房产开发;20xx年通过开发天赐温泉正式进军温泉产业。目前企业净资产超过6亿元。

  1999年初,有一天,在日本北海道的一处温泉景区内,杨长林手握一杯清酒,半躺在树林掩映的汤池里,一边欣赏着周围的花草假山、奔跑的孔雀,一边感叹说:要是把这个温泉搬回重庆,该多好啊!

  这个念头,让当时已在房产和酒店业颇有建树的杨长林突然迷上了温泉。半年后,他到铜梁收购了一个温泉---古西温泉。没想到,花了上千万投资后,才发现附近有一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

  第一次受挫并没有动摇杨长林搞温泉的信心。

  之后,他很快又雇了一家地质勘探公司,在重庆一处地方挖起了温泉。井打了几千米却没出水---杨长林这次花了400多万元,明白了一个行业常识:打温泉井是要讲点运气的,因为目前普遍的成功率只有60%。

  这个不行,那就再开挖一个吧。杨长林马上了又掏了400万元,再找了一处地方打井。哪知道,最后仍然没挖出温泉。

  老板不是有毛病吧?公司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偏要去拿这么多钱来挖洞洞耍!搞温泉一上来就连遭三次失败,让一些员工和朋友对杨长林的举动有了看法。杨长林心里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20xx年初,杨长林召集公司员工和有关专家,在自己经营的白市驿重庆第一垂钓俱乐部内召开了一个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公司搞温泉两年的失败教训以及下一步的安排。

  在草拟的大会发言稿里,杨长林已作好了对自己决策失误道歉的准备。然而,一张地图的意外出现,彻底改变了大会的原来的意思,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杨长林的命运。

  就在大会开始前1个小时,一位著名的地质专家,突然不请自到,拿着一张地质结构图,找到了杨长林。

  听说您四处在打温泉井,可您知道吗?就在你的脚底下,就有形成于2.3亿年前的三迭纪嘉陵江组岩层,具有数万年矿化龄的天然温泉?在这里打井,我有九成的把握挖出温泉。专家说道。

  这次,杨长林又动心了。

  杨长林在1个月之后,便开始第四次打温泉井。然而,温泉井打了3个多月,仍未发现明显的水热反应。难道这次又失败了?每天七八万元的打井成本,让杨长林的心情十分沉重。

  放弃了吧,董事长!一位员工劝告说。

  最后再挖5天!杨长林几乎绝望地说。

  难道老天要我放弃?20xx年4月15日,杨长林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而在失败倒计时的第三天,在钻机设备到达3060米极限钻深的最后关头,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弥漫而出。

  啊,出水了!,当第一股温泉水从工地上喷出时,工人们沸腾了。这时候的杨长林,却一个人悄悄回到办公室,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6个字:哎,终于赌赢了!

  真是命运多坎坷呀!从商20多年来,无论卖服装、做餐饮、搞房产,杨长林几乎样样都特别的顺利。可他就是很纳闷,为什么做起温泉生意,就开始连续倒霉运,第一个温泉套牢了,第二个、第三个温泉挖废了,而第四个温泉掘地几公里也还不见水。

  那一刻,杨长林不假思索地写出一个名字:天赐温泉。

  去年,天赐温泉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利润20xx多万元。而更让杨长林没想到的是,天赐温泉成功后,杨长林又在东泉、璧山、垫江等9处挖温泉,结果全都成功。

  

  对理想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事例篇3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我们的生活中也增加了各式各样的电器,在享受着这些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许,人们会问,全世界最大的电器制造商是谁呢?经过各方面专家和机构的调查研究,答案就是闻名全世界的松下电器公司。

  提起松下这个牌子,大家基本上都知道,电视上、广告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而它的创始者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他就是就是松下幸之助,一个瘦削却有着巨大力量的人,日本的经营之神。

  从学徒到老板

  古诗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常人所知的辛酸,他们的成功都是付出了极其辛苦的代价而得到的。松下幸之助也是如此,他从9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做工生涯。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在松下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境的窘困,兄姐一个个夭折,而父亲又欠了很多的债,于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就忍痛离开了父母,来到大阪,开始了个人独立生活的历程。

  刚到大阪的时候,松下在一家火盆店开始了学徒生涯。松下的职务就是学徒兼看小孩。在家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帮别人打打杂并不感到辛苦,可是内心是非常寂寞的。晚上就寝后就会想起母亲,就会哭个不停。刚开始的四五天都是这样,待久了以后,偶尔想起来还是会哭,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

  火盆店在一年之后关门了,于是,店主介绍松下到五代自行车店工作,,1920xx年,不幸的是,松下的父亲在这一年也因病去世了,年幼的他便成了家里惟一的男子汉,必须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值得庆幸的是,新老板一家都对他很好,他们教会了他许多作为商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慢慢的,松下长大了,是在自行车店继续干下去,还是另找其他的工作?就在这时,松下表现出他的长远目光和才智。当时,自行车行业虽然比较兴旺,但是随着自行车的普及,利润是越来越少了,而电气行业是新兴的,如果自己转入这行,一定会有所成就。

  1920xx年,年轻的松下毅然辞去了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练习工。这个工作看似低微,特别的不起眼,然而却改变了松下的一生,从此他的一生便与这个行业无法分开了。

  做练习工虽然辛苦,但是也是有意思的,每天都要推着装满工具和材料的手推车走街串巷,给老百姓装配电线和安置电灯。在热情为别人服务的同时,松下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在这时候,松下深感自己的知识太欠缺了,于是主动上了夜间大学。

  这种白天上班、夜间上学的做法特别的辛苦,而松下的身体又一向不好,所以没能坚持下来。这时的松下已经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被提拔为检验员了。

  通常一般人要是在22岁时当上检验员,就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也可以心满意足,安安稳稳地过着小职员的舒适生活。好多人安稳的人生是人生,松下积极进取的人生也是人生,主要在于自己是如何选择。

  松下并不满足于舒适的生活,他想改变自己,过一种更有干劲、更有活力的生活。同时,聪明的他这时已经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灯插座,他想靠自己的技术,靠自己办的企业生活,而不是做别人的员工,依靠工资生活。

  1920xx年6月20日,公司挽留对他不起任何左右,于是,便批准了他的辞职。

  艰难中的崛起辞职后的松下面临的问题是特别多的,想要开办自己的企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厂房,这些问题倒还是其次的,他们亲自动手,倒也克服了一些难关。

  但是,最难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松下发明的那个新插座,其他方面都解决了,就是外壳的材料问题,大家都没有了主意。松下等人都知道那是一种合成材料,其成份大概是沥青、石绵、滑石粉一类东西,但究竟是何比例、怎样合成,就一窍不通了。

  在今天,这类的合成品到处可以见到,不再新鲜,其配方和合成技术也大多进入了公用领域。可在当时,那是一种新型行业,不用说许多技术工艺还处在摸索阶段,就是已有的资料也被发明者视为绝对机密的技术资料,秘而不宣。

  松下在此时并没有退却,他认为不懂有不懂的好处。这是因为,不了解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敢于尝试,敢于往前闯。

  松下和几个合作者反复实验,找回一些生产此产品的厂家的材料加以分析,但还是不能合成。幸运的是,这时候有个旧同事出现了,他知道这种技术,终于1920xx年11月,松下终于生产出这种改良灯插座。

  生产出来这种改良灯插座,可是,怎么把他推向市场呢?推销商一个都不认识,松下只好派人试探性地到各地推销,连续10天,只赚了10元钱,每天最多卖出一个灯插座,连本都没有收回来。不要说再搞革新了,大家的生计也都有了问题。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拖家带口的人,薪水多少倒不要紧,可是总得有饭吃。

  没有具体计划,没有资金,也没有薪水的保证,松下的合作者深感为难。虽说他们很愿意和松下一起干下去,但面对此种情况,他们很无奈,只能另找工作谋生,暂时与松下分手。最后,只剩下松下的妻子、内弟和松下三个人了。

  松下在此时也曾有过另做其他生意的打算,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念头,最后坚定了坚持近来的事业计划。

  这是因为他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种努力,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于这项工作,松下内心深处觉得前途无量,特别的有信心。这种在深陷的谷地不只是看到黑黑的峭壁,而且更看到峭壁上面的坦途的信念,正是松下此次、也是以后无数次闯过难关的支柱和动力所在,是松下走向成功和辉煌的良好素质所在。

  松下正是依靠这种信念来创业的,在两个伙伴离开以后,他的小作坊就只剩下了三人,松下没有泄气,夫妻二人再加内弟井植岁男,辛辛苦苦地操劳着。而在山穷水尽、无饭可吃的时候,松下就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饰等等送进当铺。

  55年以后的一天,已经功成名就的松下偶然从住宅的仓库里保存的一包旧文书中,发现一本年轻时典当衣物的账册,依据账面上的记载,从1920xx年4月13日到1920xx年8月止,共有十几次将他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送进当铺。这一本账册,把松下当时生活之困窘、事业之艰难,生动地记录下来。

  他们的坚持没有白费,终于在12月初的时候,机会来了,有个电器厂需要一种电风扇底座,材料与灯壳一样,松下接下了这个订单,赚得了平生的第一个80元。

  1920xx年,经过改进的新灯插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价廉物美带来的是滚滚财源。

  正如刚一开始到时候,松下不愿意做个平凡的职员,同样,成功后的松下也不会固步自封,在保持老产品畅销的同时,他又在想新的发明了。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松下敏锐地发现:虽然自行车已经广泛应用,但夜间骑车照明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果能发明用干电池为能量的车灯,肯定能够取代以往的蜡烛、煤油灯,不出所料,炮弹型车灯顺利进入市场,获得了成功。

  松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占领各种领域。

  在一战萧条的岁月里,他开发发射式电炉、电熨斗、新型收音机等等。二战之后,他生产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更是为他带来了空前的利润。

  挫折中的奋起松下企业的路走得并不平坦。多少次已经进入绝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松下电器,在今天依然这么壮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战之后,由于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对日本进行接管。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一些大公司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松下被要求辞职。

  最后由于员工们大力挽留,松下的位置算是被保留了。但是企业的境遇却是极其糟糕的,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都发不出来。

  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都辞职了,松下的个人生活都入不敷出,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全行业都是特别的不景气,但是松下并不气馁。他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法子是停产减员。

  松下以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减员是不要的。如果担心浪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做,比如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没有照顾到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

  1949年2月,美方逐渐改变对日政策,日本经济开始慢慢的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许多的磨难,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过去多了些沉着、冷静和谦逊。

  松下也开始重新给自己的企业定位,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当成业界的小字辈;也不把松下电器当成是一个小巨人,而是当成刚起步的新企业。松下并不是看低自己和松下电器,而是站在世界企业界的立场审视、评价自己和松下电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已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

  1951年1月,他在新年经营方针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我们的公司从33年前创办至今,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开幕。

  松下电器在战后的腾飞以及长期高度发展,这种重新开业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浪巅。由于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利而有怨气,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经销商大量流失的严重局面,松下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每天按时上班,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了低谷,同时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这就是松下: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大阪   松下电器   不景气   事例   坚持不懈   插座   温泉   松下   自行车   演员   理想   人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